|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故宫开启隐身模式
十面霾伏,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年度雾霾大戏如期上演,漂浮于空气中的各类细小颗粒物,在雾与霾的裹挟下横扫大半个中国。
▲肉眼已发现不了北京标志性建筑,只能靠手绘。
▲高速入口一片红
▲风将军即将拍马杀到
不同于往年的束手无策,“风将军”不再是单枪匹马斗雾霾的孤胆英雄。面对今年秋冬以来污染程度最重、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雾霾天气,各地政府纷纷出招破解霾伏,以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应对最严重的雾霾天气。
▲武汉市PM2.5综合源解析
根据科学分析,工业污染源排放、机动车尾气和冬季燃煤的废气是雾霾污染物的罪魁祸首,因此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长途运输、港口作业,甚至街头烧烤都被采取了相应颜色级别的管控。但受高湿、逆温等静稳型天气影响,在“风将军”来临之前,雾霾整治效果似乎并不特别理想。
说起空气质量,深圳要比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傲娇的很。阳光蓝天,碧波荡漾,空气好,一直是深圳人引以为傲的天气牌,经济如此发达,空气还又好的离谱,找谁说理去。不过,这几天深圳的天空亦如北方的雾霾天气一样,笼罩在乌云和猜忌之下,伸手不见五指。11月26日,有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爆学术界和民间对该项研究的热议。
南科大副教授贺建奎从民族英雄到魔鬼狗熊的反转剧情,一时让整个事件扑朔迷离,瞬间霸屏头条。基因编辑这活儿,太过专业和深奥,蕴藏着人类无穷的神奇密码,人民群众看不透、读不懂,整不明白。面对事件的发展,倒有几个疑问不吐不快。
首先,贺教授是否独家掌握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科学家所未掌握的最前沿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首例的借鉴因素有多少?创新性意义有多大?
其次,贺教授进行基因编辑婴儿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是如其所言为了责任,为世界创造一个榜样,“为有需要的家庭接受指责”,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的魔鬼行为?假以公器谋取个人的名与利?
第三,这次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是否对这对双胞胎以及人类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除了这位贺教授,哪个组织机构更应该去承担对这对双胞胎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跟踪观察,又如何人性化地做好她们隐私与安全的保护?
一切结果,等待国家相关机构的权威公布。
这周还真是多事之“周”,如同灰蒙蒙的天空一样,多了几分阴沉和悲伤。11月28日凌晨,河北张家口市盛华化工有限公司附近发生一起爆炸起火事故,事故中过火大货车38辆、小型车12辆,截至目前,已造成23人死亡,22人受伤。
▲爆炸发生地点周边建筑受损严重,如电影中的战争废墟。
爆炸事故调查的初步原因为运输乙炔的大货车爆炸,引起了化工厂周边车辆连环爆炸燃烧。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周泉州碳九泄漏事件的葫芦还没按下去,这边化工爆炸又浮起了瓢。
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在大自然面前,生命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承受不起任何意外的侵袭。面对未知的大自然,人类恐惧过、迷茫过、挣扎过,希望过也绝望过。最后,人类发现了伟大的科学先生,并一直努力去推动科学发展,通过科学去认知世界,去探索研究感悟自然宇宙的规律与奥妙,去发现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背后的世界真理。进而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甚至驯服自然为人类所用。
当然,发现科学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相反布满了荆棘和陷阱,伴随着奉献与牺牲。乔尔丹诺·布鲁诺,为了捍卫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最终死于恶性贫血;“两弹元勋”邓稼先,因为受到核辐射,死于直肠癌。科学先驱的探索和牺牲,也侧面反映出人类对大自然的愚昧无知,更有对真理的恐惧与迫害。
科学亦有其两面性,一方面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科学也使生活很糟糕。汽车,方便了人民的出行,燃煤,驱散了冬日的寒冷,但大量的汽车尾气和燃煤废气却是雾霾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损害着人类的健康。提到化学制品,无数人嗤之以鼻、避犹不及,化工企业更成了过街老鼠,但是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解决了人类温饱问题;1935年卡罗瑟斯发现的合成纤维聚酰胺66—尼龙,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解决了人类穿着的问题。
▲合成纤维,解决了人类穿衣问题
▲合成氨,解决了人类温饱问题
再回首南科大副教授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做法有违大多数科学家内心道德良知的遵守和人类伦理观念的遵循。事实上,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对于这个个体家庭而言,无疑充满了幸福和欢悦,但对于人类而言,则充满了未知和不安。这或许也是科学的奥妙之处吧。
科学的目的在于扬善避恶,发现认清物质的规律并运用它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相反。科学的真谛是什么,如何运用科学,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