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4|回复: 0

留住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与魂

发表于 2020-6-14 18:24: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廉军
  来源:央广网
  2020年6月13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开始先后举办异彩纷呈的活动,以文物增强文化自信、点亮人文城市、提振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非遗传承进校园社区等不同形式,传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意义。

  作为国家文化建设重要主题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近年来更加着意使公众成为活动的主人,将国家行动转化为每一个国民的文化自觉。以营造出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升国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众所共知,中国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存世浩繁,非物质文化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世界少有。这些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流淌不息,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更是在世界上引以为豪的瑰宝。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凝聚力量、站稳脚跟。

  在当下移动通讯和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尚需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以遗产日活动为契机充分展示、彰显,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情怀。让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将古代经典作品网络化并免费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这棵大树在儿童和青少年心中根深叶茂。

  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展现的是“活色生香”的真善美,传承的是继往开来的精气神。近年来宁夏等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受欢迎,这种鲜活的、生动的体验和实践,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扎进了学生的心里,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开始生根发芽。这种在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教育、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等方面的经验都值得总结和推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核包涵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我国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意识已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留住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每一个国人都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继承中讲创新,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更加彰显影响力、凝聚力,永葆青春活力,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历久弥新始终熠熠生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