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辽宁本钢集团公司有这么一个“怪人”:有3次坐机关当干部的机会,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表示就愿意在一线当电工。
他就是罗佳全,本钢的全能电工。30多年来,他完成技术革新30余项、先进操作法1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他用高超的技术数次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上亿元。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连拜6位师傅学技
1983年5月,在部队服役4年多的罗佳全在辽宁本溪转业,当时公安局、民政局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选择了到本钢当一名电工。
企业安排罗佳全到本钢机电安装公司团委当干事,9个月后,他找到领导提出要当电工。再后来,又有机会让他去机关工作,他再次拒绝。
“我的偶像是当电工的叔伯哥哥。”他说。
罗佳全是仫佬族,1962年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的贫困山区,村里1972年才通电。当时负责施工、安装的就是在县电业局工作的叔伯哥哥。
安装完成、电灯亮了,“太神奇了,哥哥太了不起了!”从那时起,罗佳全下定决心,长大也要当电工。
罗佳全学技术很有特点,跟一位师傅学一段时间,感觉掌握这门技术了,就要求换岗再学一门技术。15年间,他先后拜6位师傅学技。
除了跟师傅学艺,他还抽时间到本钢技校当旁听生,参加辽宁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在职学习,并拿到大专文凭。
2000年,本钢开始普及使用光纤电缆传输技术,罗佳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自费到外地学习,还购买了相关技术资料,最终掌握了这门技术,填补了本钢光纤电缆接头熔接技术的空白。
罗佳全喜欢记笔记,故障原因、处理办法等他都记在笔记本上,多年来他的笔记已经有六七十本。
帮外国专家解决技术难题
2001年,本钢从新加坡引进66KV高压电缆接头制作技术。新加坡公司在安装制作高压电缆接头时拉起警戒绳,不让中方工人靠近。
安装过程中,外方专家漂洋过海带来的“封铅纸巾”受了潮无法使用,如果从国外重新发货,工期就要被迫延长。
一筹莫展之时,罗佳全表示,他有办法解决。
起初外方专家不信,罗佳全便使出了师傅传给他的一项绝活儿,用牛油煮横纹布做出的“封铅抹布”进行替代,一经使用,效果比“封铅纸巾”还要好,外方专家最终同意罗佳全与他们一同作业。
同年,本钢从英国引进的10KV高压变频电机系统“组合式电缆附件”因为运输中受潮,出现了斑点,试车电压升至6000伏时电缆“放炮”,没有多余备件,工程只好停下。
英方代表表示,可以从英国再运一件过来,但时间得一个月。指挥部领导找到罗佳全想办法,他根据附件的用途和原理,用“土办法”替代,并改进了英国设备的接线方式,效果非常好,现在还在使用。
那位英国专家有把瑞士电工刀,罗佳全非常喜欢,还特意买了一条烟和他交换,但他不愿意。技术问题解决后,英国专家悄悄把电工刀送给了罗佳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