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易舒报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企业创效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和造就作风硬、技术精、有责任、敢作为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强大动力。 |
2015年国网南昌市青山湖区供电公司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由江西省劳动模范、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班组长、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劳动模范陶建华同志领衔。作为技术带头人,创新是陶建华多年来不懈的追求。他以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创新与配网维护管理、工器具改进、工艺流程改善、技术攻关等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班组“五小”创新和QC活动。用小办法解决大问题,用小措施推动大管理。 |
在陶建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攻坚的脚步从未停滞。“创新”的光芒透过辛勤的汗水,让每一个想法变得更加务实、更加真实。 |
配电线路上的拉线是用于平衡电杆承受导线的张力,时刻都在保护着电网安全运行。如果拉线与地面的倾角太大,则会使拉线承受的力增加;如果拉线与地面倾角太小,则会使拉线承受的力减小,造成杆塔倾斜。作业人员杆上进行施工紧线放线过程中,导线张力会发生变化,若拉线施工不规范,可能导致拉线起不到平衡张力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拉线参数检测手段,仅凭经验进行判断,极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
若能设计出一款测量仪器,对杆塔拉线张力及倾角进行检测,就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为此,陶建华带领团队潜心钻研,他白天工作,夜晚设计……多少个不眠之夜催生出了“检测仪”的雏形,研究出手持式杆塔拉线张力及倾角测量原理。 |
创新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每次遇到技术难题,他们都反复验证,查资料,学习,实验研究……历经一次次挫折和失败后,终于研发成功。“拉线张力及角度综合测量的施工安全检测仪”项目,获得江西省电力公司第四届青创赛银奖及QC成果三等奖。 “劳模创新工作室,能够凝心聚力,发挥1 1≥2的作用,用群体的智慧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实实在在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创新使员工业务技能迅速增强,从而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陶建华说道。 |
创新源于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在陶建华的带领下,创新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就会坐在一起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和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寻找着解困的答案,这种效应体现在创新实践的每一个过程之中。 |
“这些创新成果都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确定的课题,虽然有些发明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在工作上达到了细致入微的作用,起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陶建华说到。 |
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凝聚职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这种榜样的力量影响激励着更多的员工敢于攻关、参与创新。 |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内,经常开展点、线、面培训,以“接力传承”的方式,安排工作室成员轮流走上讲台,现场讲授新技术、新经验,由陶建华进行现场点评,促进创新经验共享交流。 |
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钻研、提高,才能结出硕果。近年来,在陶建华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们不断钻研技术难题,创新管理实践,逐渐形成了员工学、习、思、创、行的综合提升模式。先后组织各类培训80多次,解决技术、管理难题30多项,工作室先后撰写典型经验20余篇,发表论文期刊5篇,形成QC成果5项,研发创新成果应用实物3件,取得国家发明及实用型专利4项,通过创新成果的运用,改进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效50余万元。 |
“作为新时代的劳模,我觉得不仅要有老黄牛的精神,要实干,更重要的是能干、巧干,要把创新的氛围带动起来,发挥劳模特有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让劳模精神一棒又一棒的接力下去,传承下去。”用劳动筑梦,用实干圆梦。陶建华正以模范的力量感召着身边的同志们,在勤劳、创新的路上一起坚定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