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油报
讲 述 人: 侯靓
年龄: 25岁
单位: 西部管道红柳压气站
职责: 守护国脉安全
工作环境: 海拔1617米,昼夜温差大,风大沙多
岗位挑战: 独自巡线587公里
红柳作业区位于安西极旱荒漠保护区,年降水量40至7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100至3500毫米。有人曾经开玩笑说,这鬼地方连仙人掌都能渴死。
我2018年参加工作,2019年10月底成为一名红柳人。第一次到红柳、第一次上线,真是让我记忆犹新。
在我到红柳前,从柳园镇到红柳站唯一的50公里的路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一路坑坑洼洼,让我想起了奶奶的搓衣板,也让我对同事那句“别吃太饱”的忠告有了切身体会,真的能颠吐。
经过搓板路的一路颠簸,我看到的依然是荒无人烟,风在耳边呼啸,感觉更冷了。我虽然是个北方长大的女孩子,可是也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荒凉和寒冷。
到达红柳站的第二天,简单晨会后,我就跟着师傅上线了,成为一名管道保护工。一个小时的颠簸后,我们来到距离作业区最近的双兰线20号阀室第一个巡检点。天空罕见地飘起了小雪,冷风裹挟着雪花如刀子一样割在脸上,生疼。我掖紧棉衣,脚趾在工鞋里已经冻木了。当时真有点后悔,没有穿妈妈给的毛袜子。师傅蔡旭杰好像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寒冷,热情地给我讲解着沿线阀室结构、测试桩等基础知识。
我拿出随身携带的保温水壶,想喝口热水,暖和暖和。可天太冷了,里面的热水早就凉透了。我随手往戈壁上倒,蔡师傅急了,立即喊道:“别倒,你知道水对于红柳人有多么珍贵吗?我们目前还要拉水吃,一辆卡车和一个铁皮水箱串起了咱们站50多人的生命线。”蔡师傅说,“建站初期,施工队伍也为站里打过水井,可换了五六处打井口,最深打到1000米,把钻头都磨钝了,也没见冒出个水花,之后就拉水吃。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没有改变。”
在天蓝地白间,我和师傅一边踩着积雪快速往前走,一边不停地说着话,嘴里冒着白气。两个红衣人,时而踏雪前行,时而沐风驻足,时而眺望远方……我想那一次,我和师傅成了苍凉而唯美的画中人。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巡线,让我感受到戈壁那刺骨寒风的巡线。
我经过3个月的实习,考核顺利通过,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转眼就到了惊蛰,之后,春天来了,可是这里依旧寒风怒吼。我就想,能不能在这里开辟一个“怡情小院”,栽种些花草?我和站上的两位女工从柳园镇拉来花土,买了幼苗,精心栽培。有一些不适应红柳的水土,“壮烈牺牲”,但还是有些幼苗坚强地存活了下来。每天巡线前,看着这些小可爱一点点生长,我的心里充满无限希望,快乐地踏上巡线路。
第一次独立进行管道巡检,正好赶上公司安全升级管理最严格的一段时间,要求徒步巡线,进行高后果区排查和沿线浅埋光缆数据采集。虽然这587公里巡线路我已经和师傅走过很多次,但独自一人巡线,还是头一次,心里的苍凉无限放大,很害怕,总感觉后面有什么跟着,频频回头。其实,司机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开车缓慢行驶,跟着我呢。
一上午的时间,我收获颇丰,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许多管道数据,还有几个高后果区的信息等。眼看着跨过一个不高的土坡就到西二线40号阀室附近了,我准备在那边休息一下,和司机一起吃点东西。突然,眼睛瞄到一个什么东西立在不远处的山坡下,我整个人瞬间“灵魂出窍”,被吓出一身冷汗。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黄羊,戈壁特有的野生保护动物,但它好像也被我们的突然出现吓到了,站在那里定定地看着我,不敢动。
我有点不知所措,它也因为自我保护,露出它的角,做好了防御姿态。我有点害怕,不敢轻易移动。僵持了两分钟后,它的伙伴在阀室周围发出叫声,那只黄羊倒退着然后快速跑向伙伴。
我终于松了口气,往前走的时候,发现脚下冒出了点点绿芽。原来是红柳发芽了,黄羊先于我发现,正在享用美味。一想到自己打扰了它,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歉意。
这时司机师傅走过来说:“以前,黄羊在这里很难见到,后来国家把这里全部划成自然保护区,还有专门的人来保护它们,所以这几年黄羊数量越来越多,在红柳作业区工作过的同事基本都见过它们。”
听了这番话,我顿时感慨,保护黄羊与我们保护管道是一个道理。虽然都远在戈壁,鲜有人知晓,但这样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否则世界就少了一道风景,也少了很多温暖吧。
从那以后,我经常盼着能在巡线路上和黄羊“邂逅”。为此,我常常主动请缨去最远的阀室巡检,不管风多大、天多冷,为的就是看到这无人区里最美的那一道风景。(臧玉霞、尹竞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