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狮。” 由此可见,会说话,是一个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能力。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有一天,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来京求见。 那人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高呼万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蔡将军。” 朱元璋听完他的这番话,心里非常高兴,重重地封赏了这位老朋友。 消息传出,另一个当年一块放牛的伙伴也找上门来了,见到朱元璋,激动万分。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说道: “万岁,你不记得吗?那时候咱俩都给人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也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番描述让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 孔夫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则曰:“大辩若讷。” 讷言,即忍而少言,谨慎慢言,说话前要三思,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会说话的人还有一大特质——善倾听。倾听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修养。善倾听的人需要两颗心,爱心和耐心。高效率下我们都急慌慌地为自己谋利,出现了很多精致利己主义者。在利己的氛围中我们更热衷于自我表达。然而,在茫茫然之中,我们习惯了不过脑不走心。倾听障碍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时代病之一。
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会倾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倾诉是表达自己,倾听是了解别人,达到心灵共鸣。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除了倾诉,我们还应该学会倾听。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快乐的理由,分享快乐的心情。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痛苦的缘由,失意原因,理解倾诉者内心的苦处,表示出怜悯同情之心,淡化悲伤,化解痛苦。当一个人处于工作矛盾、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时,倾听矛盾的症结,帮助分析,为其分忧解难……

会听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修养。会听不只需要耳朵,更需要用心。 卡耐基说: “对和你谈话的那个人来说,他的需要和他自己的事情永远比你的事重要得多,在他的生活中,他要是牙痛,要比发生天灾数百万人伤亡的事情还更重大;他对自己头上小疮的在意,要比对一起大地震的关注还要多。” 所以,如果我们必须要学会善于利用我们的耳朵,做个懂得倾听的人,成为别人的一个忠实的听众,如此一来,对方一定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对你产生好感,愿意同你建立人际关系。
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当然,善于倾听,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