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3|回复: 0

成人社会的底线是不消费孩子

发表于 2020-6-17 11:37: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青年报樊未晨

近日一个13岁的男孩以“×美美”的身份走红网络,他在视频中传神地模仿了老师,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围观。

本以为一个孩子的有趣视频引起两天关注很快就能过去,没想到之后又曝出这个孩子的视频被大量下架,甚至有自媒体称这是由于校方约谈了家长。一时间,各方记者纷纷出动,采访被孩子模仿的老师,采访孩子的家长,甚至采访孩子本人。

除了“×美美”,最近一个5岁小男孩也很火,小小年纪,认识3000多个字,会背580多首诗词,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吊打各路选手后,他的成长故事也被媒体一路挖掘。一直以来,见到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新闻事件,都会引起笔者隐隐的担忧。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什么?因为,十几岁的孩子之所以被称为未成年人,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判断力还有限,他们的成长还有太多的可能性,他们对外界因素的影响还缺少对抗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些未成年人在某些方面拥有过人的长处,也应尽可能让他们远离舆论的漩涡,这是对他们最起码的保护。

特别在这个被网络完全覆盖的时代,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每个人都能迅速变身为一个“行走着的媒体”。这又给本应承担着传播责任的媒体增加了压力。于是,只要出现一个拥有“爆款体质”的事件,就会媒体、自媒体一拥而上,如此用力过猛之下产生的媒体压力往往是灾难性的,成年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孩子!

都说这一代孩子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生存的规则天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今天,他们被消费,他们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明天他们可能就会去消费别人,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

教育进入“互联网+”时代,不再有“躲在小楼成一体”的清静,但是当面对以孩子为主体的事件时,我们至少还应该有这样一个默契:别过度消费孩子。这是成人社会最起码的底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