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5|回复: 1

[书悟] 中国道德文化观察 ——读梁晓声新作《狐鬼启示录》

发表于 2020-6-18 10:02: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秦延安

       一个社会,没有一套广为认同的道德文化显然是不行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其新作《狐鬼启示录》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文化随笔的方式,从微观视角切入《聊斋》,对中国人隐秘的文化心理和道德文化进行剖析。

       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可谓是一部奇书。虽然篇篇在讲狐仙鬼怪,但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其声名可与四大名著相媲美,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极大。以现实主义风格小说扬名的梁晓声,近几年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一头扎进中国文化研究的厚土里,探讨中国文化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狐鬼启示录》便是其又一部品评中国文化特点极富意趣而又有人文关怀和思考深度的作品。

        该书共两大部分:一是对《聊斋》中经典故事的解读和评析,二是作者创作的仿《聊斋》体小说。全书分四章,分别为《聊斋》中的仁义与报恩、《聊斋》里的民间记忆、《聊斋》中隐藏的历史真相、《聊斋》新编,以求能从小说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不同事件的发展走向,去臧否社会、反思现实。

        人性道德是该书剖析的重点。在书中,梁晓声不仅从《聊斋》的文本特点、文艺价值、人物及故事特色等方面进行评析,更是从这部作品隐约显露的文字和内容线索中,透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摹画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悲喜哀愁、在人性与道德之间纠结与碰撞,以及埋藏在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比如以自我救赎之方式终成人之贤妻的美鬼《聂小倩》,《王成》中隔代报恩的狐奶奶,对养育之恩没齿不忘的《婴宁》,《小谢》中的仁义,《王六郎》中男人之间绵长的友谊,《画皮》中对爱情的不忠……在梁晓声独具慧眼的解读下,《聊斋》里隐藏的人性真相和光芒都得到放大,并形成一定文化层面的意义。狐有狐品,鬼有鬼格。这种重仁义、讲孝礼、忠爱情、看品行的社会道德标准,不仅是古人的理想、愿望和要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和弘扬的。

       而正确道德观的建立则需要法制的保障。抨击假、恶、丑,歌颂真、善、美,是《聊斋》最突出的思想特色。在书中,梁晓声除了多维解读,还创作了12个仿《聊斋》体故事,再现现实的荒诞奇诡和正确道德观的亟待加强。

        如贪财的王倍,偶得双头八脚的怪猪,便想法敛财,连记者采访也前后交了3次钱。即使自己感染了猪瘟仍念念不忘:“吾死之后,将变猪神。投胎己家,勿使致富别人矣。”被道德绑架的田七郎,为武某强予的恩泽,最后不得不搭上自己的性命。《丢失的心》调侃了当今社会,看书反倒成了一种病,需要进行治疗。

        当普通老百姓对于社会上一些恶势力或恶劣行为无能为力时,便只能借鬼神以弥补心中的失望,这是三百多年前蒲松龄等文人疗愈心灵的无奈之举。而今天,我们则需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推进法制社会建设,以惩恶扬善,保障正确道德观的建立。

       对于写作此书的目的,梁晓声坦言:“小时候看《聊斋》看的是故事性,看的是稀罕;长大后看《聊斋》看的是情感化,看的是感情;现在再看《聊斋》看的是世俗化,看的是人生。其中的仁与义、恩与报恩是其他故事少有的,对我后来的人性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本好书总是能给人带去更多的正能量,对自己的心性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聊斋》如此,《狐鬼启示录》更是如此。
res11_attpic_brie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10:03:0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