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60|回复: 0

[职业病]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发表于 2010-9-26 10:13: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li]疾病别名:
    GBZ37-2002 GBZ36-2002
    [/li][li]英 文 名:
    occupq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li][li]疾病代码:人体部位:全身[/li][li]就诊科室:内科相关系统:[/li][li]患病症状:
    腹绞痛 贫血
    [/li][li]相关疾病:
    [/li][li]化验检查:
    X线 CT
    [/li]
疾病概述
铅(lead)为灰蓝色柔软的重金属,具有抗氧化、耐腐蚀和可塑性。比重11.3,熔点327.4℃,沸点1525℃。当加热至400℃以上时,则有大量铅蒸气产生,在空气中氧化成一氧化铅(PbO),并随着炉温升高,可氧化成不同的氧化铅。除金属铅外,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接触较多的是铅化合物。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大气、饮水、食物中有微量铅进入人体。铅在人体主要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着蓄积于骨骼中,也有小量蓄积于脑、肝、肾及其他脏器。铅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有毒性作用,其中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病变为主。严重时则出现贫血、腹绞痛、肝肾损害,以及铅麻痹和中毒性脑病。

症状体征
轻度中毒:a)腹绞痛;;b)贫血;;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度中毒:a)铅麻痹;b)中毒性脑病。
                
诊断检查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1 诊断及分级标准
1.1 轻度中毒
1.1.1 血铅≥2.9μmol/L(0.6mg/L、600μg/L)或尿铅≥0.58μmol/L(0.12mg/L、120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μmol/L(8mg/L、8000μg/L)者;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μmol/L(2mg/L、2000μ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μmol/L(13.0μg/gHb);

治疗方案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1 治疗原则
中毒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金属络合剂驱铅治疗,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丁二酸钠等注射,或二巯丁二酸口服,辅以对症治疗。观察对象也可酌情进行驱铅治疗。
2 其他处理
2.1 观察对象
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
2.2 轻度、中度中毒
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
2.3 重度中毒
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如需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处理。

预防及预后                  
1.现场预防:工艺改革,实现自动化、密闭化,或使用净化装置,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空气浓度超标时,查找原因及时改进。
2.个人防护:不在车间吸烟和饮食,戴防尘口罩,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3.就业前体检:对有肝脏、肾脏疾患,血液病、神经、精神疾患者,不宜从事铅作业。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4.健康监护体检:铅作业工人每年应定期体检一次,环境铅浓度高者,每年可进行2次体检。体检时可选用红细胞锌原味啉(ZPP)或尿粪啉(CP)做初筛指标,若异常可进一步作血铅或尿铅检查。对于环境铅浓度高者,应作红细胞锌原卟啉或尿粪卟啉及血铅或尿铅检查,必要时作驱铅诊断。

保健小贴士                  
(1)对于铅吸收者,应予密切观察,定期去医院复查,并应注意防护,可服用茶叶,加速铅的排泄。
(2)急性铅中毒性脑病应绝对卧床休息,有颅压增高时用脱水剂。
(3)轻度慢性中毒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打乒乓球、散步等,可使器官和机能活动增强,提高药物疗效。
(4)起居有常,生活规律,克服过度紧张心理,保持精神愉快,以利早日康复。
(5)膳食脂肪量高时,可促进铅吸收,因此,应限制脂肪摄入量。鸡蛋、大蒜、胡萝卜、洋白菜、苹果中的果胶,其排铅解毒作用明显,应注意食之。中国职业病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