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0|回复: 0

安全心智模式培训宣教法

发表于 2020-6-18 10:14: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项目背景
  管理是企业永恒主题,创新是发展不竭动力。多年来,肥矿集团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探索安全生产的新规律、新机制,紧紧抓住安全风险预控关键环节,着力夯实安全管理根基。特别是针对长期以来违章重复发生、屡禁不止的棘手问题,借鉴国内外安全文化、心智模式、智能模拟培训等研究成果,运用心理学、认知学、行为强化理论,创建安全文化培训学院,推行目标定向、情境体验、心理疏导、规程对标、心智重塑、现场践行、综合评审七步流程的安全心智培训模式。根据不安全行为类型和安全隐患源,制定违章积分管理办法,设定黄牌、红牌等界线,凡是达到触线标准的,相关责任人进入安全文化培训学院进行培训。
  二、主要做法
  深度融合信息化,实施精准培训,采取心理教学、互动体验、岗位践行等方式,七步流程层层递进,形成闭环,力求“受教一次、净化心灵、管用一生”。在具体做法上:
第一步,目标定向。通过与学员一对一访谈沟通等方式,找准学员在全面风险管理认知、辨识、规避和控制上的差距,确定入学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教学的学习方案,实现一人一案,达到促进新的安全心智模式形成的目的。第二步,情境体验。通过反例体验、案例警示、事故还原、现身说法四个部分,触动学员身心,冲击学员视觉,震撼学员心灵,彻底改变过去浅表式教育和对事故伤害认知感不强的问题,让学员从内心深处形成对安全操作的深刻认知和安全第一价值观的认同。第三步,心理疏导。通过对进校学员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评估学员情绪压力等级,进行压力释放、情绪平扶,通过个性化咨询、箱庭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模式疏通学员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进一步培养爱自己、爱家人、爱岗位、爱企业的正向心理思想品质,促使学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转变。第四步,规程对标。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和对照分析等方式,组织学员学习和掌握煤矿行业通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通过有关自身岗位操作现状与标准化要求的对标分析,推进学员专业知识、实际技能和认知决策系统化。第五步,心智重塑。通过对于煤矿系统风险诊断图和所在岗位风险源辨识-应对卡的学习,掌握导致各核心岗位安全问题的风险源、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形成对岗位操作流程的科学的认知结构,并通过配套的3D视频演示等先进手段来改变原有的心智模式的不足,塑造科学的、安全操作的心智模式,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第六步,现场践行。通过实际操作、换位体验等践行方式,达到重塑后的心智模式迁移到实践的目的,促使学员正规操作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综合提升,使之行为方式进一步固化。第七步,综合评审。通过理论知识考试、专业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评审、安全心智测评四个环节,全面考察学员在意识、知识、技能和心智模式等方面的改变状态,检验安全心智模式的培训效果。
  三、实施效果
  员工心智模式得到根本改善。肥矿集团通过对学员进行科学系统的七个环节安全心智培训,实现了员工安全心智模式的转变,塑造了员工科学的安全操作心智模式,使员工过去给自己违章找借口、怨别人、归罪于外,转变为反思自己工作过失,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安全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区队班组违章率大幅度下降。通过对违章人员,尤其是“严重违章”、“典型违章”和“违章大王”进行安全心智培训,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一般员工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安全管理,转变动为主动制止抵制违章;区队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区队自主、班组自治的管理效果不断提升,违章率大幅度下降,区队违章积分月均下降62.1%;班组违章积分月均下降66.5%;个人违章积分月均下降96.6%,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安全心智培训的影响辐射到肥矿集团各个角落,深入触及员工心理防线,固化员工正确的行为方式,促使员工安全意识普遍增强,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
  影响辐射范围不断扩大。2015年9月,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文件,推广了肥矿集团安全心智培训模式。2016年5月6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在全国煤矿推进安全基础现场会上,又以播放专题片的形式推广安全心智模式培训。《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全面翔实报道。近年来,国家煤矿安监局、甘肃靖远集团等310余家单位和企业、2100余人来肥矿集团安全文化培训学院检查指导和考察交流。2019年9月,肥矿集团获得了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荣誉称号。同时学院教师应邀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十一省市传播思想、交流文化,并登上了北京大学讲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