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浅析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问题1
【摘要】在当下,通信技术和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极大挑战,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优势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迎来了其自身发展的春天。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从业者也暴露出了诸如制造虚假新闻、新闻娱乐化、新闻侵权等职业道德失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首先,新媒体从业者立足现实,坚持新闻真实性;其次,通过多种渠道改善盈利模式,满足自身盈利需求;再次,新闻行业加强自律,并且相关部门行动起来,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规范行业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职业道德;问题;建议;新闻从业者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道德的问题
1.过度娱乐化。过度娱乐化的初衷是赢得关注,通过受众的扩大提高曝光率和影响力,但是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譬如新闻内容不实、内容低俗等问题,甚至宣扬色情、暴力等,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不利于正能量的传播,不能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经典的传播学著作《传播学概论》指出新闻媒体的娱乐功能要被控制在有限的尺度内,讲求娱乐适度,同时新闻传播的内容要做到真实、严谨。但是,目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过度放大了其娱乐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呈现出了过度娱乐化的趋势。2.新闻标题党。所谓的新闻标题党,多指新闻从业者以新媒体为平台,撰造与新闻事实内容大相径庭的新闻标题,目的是为了通过新奇、夸张的标题吸引受众。根据《青年报》的调查,有五分之一的群众只看新闻标题而不看新闻内容,超过六成的人重点看标题之后简单浏览新闻内容,只有约10%的人会细读新闻内容。由此,可以看到新闻标题对于阅读者的重要性,因此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博取关注,肆意制造吸引读者的新闻标题。3.新闻有偿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也挤压了传统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空间,加剧了新媒体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竞争。基于生存压力,一些新媒体新闻从业者成为市场经济的代笔,通过有偿收费为“企业”报道不实新闻或者“择优”选择“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报道,造成了行业的乱象。伴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行业内竞争,许多从业者为了经济利益,逐渐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一底线。有悖职业道德,也欺骗了读者的感情,有损新闻的公信力。4.侵犯隐私权。隐私权属于公民的一种人格权,受到法律保护。但是新媒体从业者为了单纯追求新闻的点击量,经常会有意或无意地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由于新闻工作者在接触新闻当事人时有着天然的优势,往往会为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新奇性,不做深度了解和调查就迅速发布消息,往往忽视了当事人的感受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但造成新闻报道失准,更会侵害当事人的隐私,给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有失新闻伦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