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第0021章:故事里的事
章胜垸大樟树脚下,三妹和菊梅带着一群孩子在纳凉。
杏儿夹杂在春喜的几个女儿中间,一起玩着跳方格游戏。
三妹和菊梅手上并没有闲着,在做着女工活。这热天看着就要过去了,接下来天一凉,孩子们就少不得要保暖的衣物了。
脱开的要缝,破了要补。实在不能再穿了,就把大的改小,小的纳鞋或做成鞋垫。
农家人过日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从来没有扔掉一寸布的可能。
而兄弟姐妹间,总是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一件新衣服,先从老大开始穿起。老大穿不了,就转给老二,然后再转给老三穿。如此一直延递下去,直到最后实在不能穿,再纳成千层底做鞋子。
狗儿的死,并没有生疏富贵和春喜两家关系,反而使他们走得更紧密了。这可能跟他们此前关系就不错有关,加上二狗和八女的出生,冲淡了富贵夫妻两个丧子之痛。
为了纪念狗儿,富贵把二儿子特地顺着取了个“二狗”的诨名。
春喜、三妹为了儿子好养,按排序给他取了“八女”的诨名。男作女养,泼皮泼长。
春喜走路一瘸一瘸的,残疾已经落下了,是没法改变的。稍稍好了些,就回到生产队干活去了。好在队长是他二哥,重活干不了,安排做了一名仓库保管员。
今天是队里放假,三妹和菊梅平时也是要出工的。一大家落的人,光靠男人挣点工份肯定是不行的。特别是春喜家,已经是十张嘴了,不干不行。月子一坐完,她们都回队干活了。孩子都交给大的来带,只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要回来喂一次奶。
学校还没有复课,孩子们老师教的几个字,预计又都还回去了。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充实到生产队干活去了,拔拔草、拾拾柴火。年龄小的,就只能看着他们在垸前垸后、田野里,到处乱跑。
大女十三岁了,前些年就辍学在家做家务。现在年龄稍稍大点,就成了生产队正式的社员,每天都要出工干活。照顾弟弟八女的事情,就落到二女和她几个妹妹身上。
杏儿一个人是照顾不了弟弟的。每天菊梅就把二狗抱到三妹家,让二妹帮着带,这是春喜两口子和她们商量好的。
论体质,菊梅要比三妹身体好,奶水也足些。所以很多时候,三妹的奶水不足,菊梅总是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同时喂养两个。
自从拆庙一次性死了五个人后,章胜村文化大革命虽然学习班照常办,会议照常开,但没有以前那么激进了。就是宋老夫子被关了一段时间后,也下放到生产队劳动去了。
现在山下的形势可不是这样了。不只学校关门了,红卫兵到处串联,知识分子和一批曾经为革命做过贡献的功臣,被关进了牛棚。原来的地主及富农阶级、走资派又被重新拉出来批斗。
可笑的是,有人因为上厕所用一张废报纸揩屁股,由于上面有伟人照片,被人检举打成了反革命。更有说错了话,把祖宗三代扒拉开有污点的,马上就被列入政审、教育、专政的对象。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可谓地动山摇,席卷全国。社会经济、秩序、教育、生产、人文受到了严重冲击。
回头再看看章胜村,大家发现穷乡僻壤、与世隔绝的,反而受波及还小了不少。
宋老夫子下到生产队劳动后,由于他身上打有“资本主义徒子徒孙”的烙印,社员们怕受牵连,都不敢跟他走近。
只有同样被下放到生产队劳动的,青龙寺原来的主持魏和尚,破罐破摔的,有空两人粘在一起。至于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当然,还有一群无所顾忌的小孩子,有空就缠着宋老夫子讲故事,说历史。遇到一、两个好学的,不时还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宋老夫子的故事,比他的课更有吸引力。故事里的人物,经过他的描绘,都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智慧、岳飞的勇武忠君、杨家将的舍身救国、瓦岗寨的义薄云天……,无不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
魏和尚年轻的时候是名武师,出家后,更是苦心修炼。和宋老夫子待在一起,两人同病相怜,性情相投,一文一武,可谓相得益彰。
魏和尚五十上下,是外地人。听他口音,应该是河南一带的。他在解放前就来了章胜村,一待就是二十多年了。至于他为何跑到章胜村这个山旮旯来,就没人知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