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知道时间都去了哪里,这封公开信发表至今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今日读来,却依然觉得胜义纷披,意味深长。它不但是我们了解1950年代北美大学中汉学向“中国研究”转变这一段学术史的宝贵资料,而且也对我们理解今天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分类,以及“汉学”(国学)和“中国研究”(区域研究)的不同学术取径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当然,若要充分领悟这封信的微言大义,恐怕还需要我们下一点语文学的功夫,对它做一番语境化和历史化的处理,解释清楚汉学、语文学和“区域研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了解“区域研究”的兴起何以会对汉学的生存带来如此严重的挑战。
研究英语语言的学者告诉我们:“philology”(语文学)这个单词属于以“-logy”结尾、表示“对某物的研究”的复合词范畴,同类的复合词有占星学(astrology)、神学(theology)、考古学(archaeology)等等。因为“-logy”这个词素长期被用于创造专门研究领域的新术语,所以英语中有大量此类复合词。但是,尽管“philology”是一个最早被证明属于这一复合词范畴的单词,它在结构上却与大多数其他以“-logy”结尾的复合词不同。对此,我们可以“archaeology”为例来说明,这个单词包含两个成分(中间有连接成分-o-),第二个成分“-logy”表示行为,即“研究”,第一个成分“archaios”表示其对象,即“古老或原始的东西”,所以,它合起来的意思是“考古学”。而在“philology”这里,这个关系是相反的,其行为,即“热爱”,由第一个成分philo表示,其行为的对象,即logos“言语”,或者logia“理性”,则通过第二个成分传达,合起来的字面意思是“对言语之爱”,或者“对理性之爱”,其引申义为“语文学”。
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以“logy”结尾,表示对“某物的研究”的词汇,大部分都是语文学研究,或者说是以语文学为基本学术方法的某一种很专门的学问。特别是那些与东方某个地区、民族(国家)、宗教和文化相关的人文科学学科(humanities),例如汉学(Sinology)、印度学(Indology)、藏学(Tibetology)、突厥学(Turkology)、亚述学(Assyriology)、埃及学(Egyptology)和佛教学(Buddhology)等等,它们无一例外都属于语文学研究范畴。这些学科通常也都被归属于广义的东方学(Orientalistics)研究领域之内,从其学术特点来看,大部分又都属于东方语文学(Oriental Philology),或者东方文本语文学(Oriental Textual Philology)的分支学科。
萨义德著《东方主义》1978年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