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于今想来,傅先生的一众弟子们之所以会集体地背离他们老师的学术门径,或许亦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生的美国人文学术研究之范式和方向的转移和改变不无关联。具体说来,即使德国的中国研究至今还保持汉学(Sinilogie)的名称,但受美国学术的影响,同样早就开始从以语文学为主导的传统汉学转向了多种面向的和更注重现实的,更接近“区域研究”范畴的中国研究。在这个背景下,德国的汉学时代实际上也已随着傅海波先生这一代汉学家退出学术一线而告结束了。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或正是因为一方面至今还能够保留汉学和汉学家的名头,但另一方面却既不能像他们的老师一样做语文学的和历史学的传统汉学研究,也没有能够像他们的美国同行一样,自觉地分流、整合进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和经济等专业学科领域之中,所以,他们看起来更像是薛爱华笔下的“非鱼非鸟”(非驴非马)的汉学家。由此看来,汉学、语文学因“区域研究”的崛起而走向衰落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尽管其发生的形式、特点、程度和方向并不完全一致,但从根本上来说,北美和欧洲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先后完成了从汉学转向中国研究的过程。汉学涅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