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解放日报 从易
由杨紫、吴亦凡主演的《青簪行》尚未开播,却争议不断,尤其是关于两位主演的番位问题,双方粉丝已经“撕”过无数回了。不久前剧方公布海报,双方粉丝再次为此吵得沸沸扬扬,令人侧目。
何为番位?它是一个舶来词,最早在日本影视圈中使用,其指涉的是演员在影视剧中片头、演员列表、宣传物料等的排名次序。“一番”指涉的是该演员在演员顺序中排第一,在宣传物料中居于“C位”。影视剧中几乎都有男主角和女主角,但同为主角也有番位上的差异,只有一番才是“第一主角”。
一番首先是一种荣耀。它不仅仅取决于演员在这部作品中的戏份,也取决于演员的咖位和影响力。能够担任一番,也说明该演员能够独自挑大梁了。日本的电视剧制作常常是确定一番后,才围绕着一番确定其他演员,一部电视剧只有一个一番,甚至在电视剧奖项评选中,也有且仅有一番有机会参与最佳男主角或最佳女主角的评选。
但一番同样意味着巨大的责任。比如一部电视剧获得收视上的成功,那么日本观众固然知道这是整个剧组的功劳,也会肯定一番的付出。之后该一番演员会得到更好的影视资源和广告资源。一旦这部电视剧失利,一番也会首当其冲遭到观众的批评。因此我们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些大制作的日本电视剧收视率不佳,一番演员向观众致歉。
换句话说,一番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等的。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在番位之说在国内影视圈泛滥之前,偶尔也会闹出演员争“排位”的新闻。比如2008年某部著名的“双女主”电影,两个咖位相同、戏份相当的女演员,就为海报上名字排位的前后起了矛盾。但总的来说,这样的事件很少见。
一个堪称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2016年井柏然、鹿晗主演的《盗墓笔记》引发的番位之争。当时两位演员的粉丝因为谁是一番争得天昏地暗,甚至经纪人也下场参与,让番位之争“白热化”。2016年同样是流量明星和饭圈文化的崛起之年。经此一役,“番位”成了饭圈的关键词之一,“为偶像争番位”成了粉丝们维护偶像权益的头等任务之一。
“争番位”与饭圈经济的“比拼逻辑”不谋而合。流量明星是流量的产物,粉丝千方百计要巩固住偶像的流量,他们比拼微博的热搜次数、超话的排名、一番作品的收视率和票房等。而比拼逻辑背后,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强者生存。
在饭圈思维的异化下,一番纯粹成为一个“数据”,一个用来炫耀的“第一”;一番所负荷的义务和责任,被视而不见。作品火了,粉丝们无视作品是集体的功劳,把它当作一番的功劳;作品失利了,就把一番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要么是编剧、导演不行,要么是其他演员拖后腿了。在饭圈文化的裹挟下,从2016年之后,流量明星争番位的新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多了。不夸张地说,如果是两位咖位相当的流量明星共同主演一部电视剧,常常会闹出争番位的新闻。
这当然不是说番位不可争了。只是,在争抢番位的同时,演员不能只看到一番的荣耀,而忽略了一番所要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德要配位、能力要配位。自己的演技足够挑大梁了吗?作品如果失利,自己是否做好接受批评的心理准备?对演技平平的流量明星来说,粉丝撕番位撕得越狠,捧得越高,届时只会摔得越惨。
因此,番位固然重要,但演技更重要,角色的塑造更重要。在番位之争还未在影视圈掀起腥风血雨之前,国内观众看一部剧时是甚少留意到演员列表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观众能够记住的是那些经典角色。比如2006年的票房黑马《疯狂的石头》,谁又记得黄渤是第几番?但黄渤之后一步步成为“百亿影帝”。
去年的新晋流量李现就颇为清醒,他说,《亲爱的,热爱的》二番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塑造自己的表演、塑造自己的人物,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于番位”。与其争番位,不如比拼演技,比拼对角色的塑造。那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都是观众心目中的“一番”,而海报上的一番不过是一时的云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