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5|回复: 0

什么样的领导,值得一生追随?

发表于 2020-6-20 17:47: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言

什么样的领导值得追随?这是一个在管理领域百谈不厌的话题。

现代职场的专业人士有着很高的自主权,他们多数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因此,想成为能对员工施加有效影响的领导者,你必须满足一些苛刻的条件。





领导既不是魅力,也不是个人特质、性格或风格,那么,领导是什么?



德鲁克认为,“领导是一项工作”,一项需要脚踏实地,既不浪漫,也不稀奇的、无趣的工作。



领导的定义又是什么?



引用杜鲁门总统的那句名言“责任止于此(The buck stops here)”再恰当不过了。



换句话说,领导是责任,领导的本质则是“绩效”,即领导的责任应该是“贡献”。



德鲁克回忆起自己高中时期学习军事战役时的情形,说道:



“我们的历史老师很优秀,他本人也是受过重伤的退役军人。上课的时候,他让我们每个人从一些书中任意挑选几本仔细阅读,然后写一篇心得报告。老师就以这篇报告作为期中考试的试卷。



当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这些报告时,班上有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几乎每一本书都提到,这场壮烈的战争是从军事上而言完全不合格的战争,为什么?’



我们的历史老师毫不犹豫,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将领牺牲得不够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将领只是让别人去冲锋陷阵,自已却待在安全的后方。’”



“将领牺牲得不够多”就代表着战争中不合格的将领牺牲了他人的性命,自己却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为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合格的领导者要么不顾他人的死活,要么就清除异己,最终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如果不这样,将领亲自冲锋陷阵的话,就有可能会牺牲自己的性命,为国捐躯。但历史告诉我们,凡是打胜仗的战役中,将领死亡的人数远远低于失败的战争。



由此可见,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而安全的后方反而是危险的地方。







01



考察领导是否

清楚如下4件事



现今的高科技战争是否与历史上的战役完全是两回事呢?当然也不完全是。德鲁克观察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发现他们都清楚四件事。



1.“领导者”唯一的定义是拥有追随的属下,若没有遵循者,他们都不能成为领导者。



这些领导者中,有些是思想家,有些是先知。



所谓的“思想家”,指的是他们有一套明确、简单、清晰、具体并且可操作的经营理论;



而“先知”是指他们既能洞察先机,掌握人口统计学与人口结构的变化,采取行动,又能做出有效的重大决策影响组织。



2.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引导属下做正确的事,因为领导才华是以领导者做事的成果来判定的。



受欢迎、受爱戴、受仰慕甚至是受崇拜都不算是具有领导才能。



3.言行一致,树立典范



信任领导者,未必就是喜欢他,也未必认同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追随者的信任,是基于确信领导者能说到做到,也就是相信他具备“言行一致”的美德。



领导者的行为必须和他所坚持的信念相符,不能相互矛盾,他的行为更不能背离了他的信念。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并不是基于个人的聪明才智(当然聪明才智也很重要),而是能保持前后一贯的作风。



4.领导就是责任



领导并不是指阶级、头衔、特权或金钱。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为最终的结果负起责任,无论好的结果或不好的结果,他都必须面对,并且全权负责。



因此,他渴望有强而有力的团队,他自律甚严,并且要求属下百分百地付出和贡献,所以他不会担心属下的能力比自己强。



但当属下不努力时,领导者也会不假辞色地给予提醒。领导者更会把他们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而不是看成对自己的威胁。



领导是一项工作,领导者必须承担责任,并协助属下做正确的事,以言行一致、树立典范为要求,做出重大的贡献,才能赢得部下的追随,实现组织的使命与愿景,真正成为一位思想家或先知,这也是德鲁克一生的最佳写照。







02



考察领导是否具有

如下7大特质



我们从人类的行为来观察领导者,看看他们究竟有哪些共通性。在此基础上,德鲁克进一步提炼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的共同点,即他们都具有以下的特质。



1.知道什么事是我必须要做的,而不是我想要做的



成熟的领导者由于心胸开阔,愿意接纳别人的意见,因此,他会兼听专家反对的建议,而不会偏信自己喜爱的说辞。



甚至,他会选择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利,但对自己而言,压力更大的工作去做,因为这就是他必须要做的事。



2.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工作变得更出色



优秀的领导者常自问,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喜欢做什么?往往喜欢做,有兴趣做的事大都不是自己的长处,更不是能有所贡献的事,这样,就容易一事无成,毫无成效可言。



身为顶尖的领导者,要能发挥自己所长,让别人来补充自己所短,才能让工作变得更出色。



因为顶尖的领导者会认清现实,认识自己,他清楚地知道,要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依赖团队的合作,绝对不能单打独斗。



组织的目的,在于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来。

3.知道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任何组织都有其成立的宗旨和目的,企业的宗旨反映了企业对社会与人类的正面价值的追求。



找寻企业的使命和定位,再由市场和顾客给企业下定义,弄清楚顾客是谁,顾客应该是谁,并将此转换成企业的具体目标。



当然,企业的使命是持久的,而目标是暂时的,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必须具有策略的思维与方针,才能将目标落实,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



卓越的领导者深知,企业若要完成使命,必须依赖自身的核心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若想成为卓越的领导者,要懂得善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这样,才有可能在经济不景气或经济衰退时,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对人的多样化要有绝对的包容性



企业是集合不同个性、属性及各类专才的组织,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这是必要的做法。



企业不是要找同样类型的员工来工作(更何况,这样的员工也是找不到的),企业的领导也不要刻意寻找与自己类似的人,因为有效的领导者对员工的多样化都有绝对的包容性,他们要做,并且能够做的是,发挥他们的长处,从而让他们对企业做出贡献,满足外界客户的需要。



这是领导者之所以存在的唯一理由,而不是让企业成为“改造员工个性的工厂”。



但当涉及个人的行为表现、价值标准及品行操守时,有效的领导者则完全不能容忍所谓的“多样化”。







5.不担心员工的能力比自己强



刘邦之所以是刘邦,是因为他懂得知人善任,用人长才。



虽然张良拥有超人的策略思维与规划才能,萧何具有财务的专精和安抚民心的专长,还有识才的本领,但是,刘邦还是找来了韩信。



对于这些人才,刘邦不但不妒忌,反而让他们组成了高绩效的团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



无独有偶,这句话也验证了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志铭上的那句话:一位知道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也都是如此。



6.每天“对镜检测”,自我觉察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通常会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例如,当每天早上起床,站在镜子前面时,他们会自问:这个人,是否正是他们所要成为的人。



通过这样的自我检测,他们能自我巩固,并且抵御身为领导者面临的外在诱惑。



他们也会自问:我是否只是做一些讨人喜欢的事,而不是对的事,同时,也疏忽了更根本而长期的事。



7.真正的领导者并不是传教士,而是笃实的实践者



领导者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不是因为他们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做了什么。光说不练的领导者是无法获得属下的信任的。



只有通过有效的行动,才能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领导者。



来源:德鲁克学院(ID:Drucker_Academy)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综合来源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后台联系小编,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并道歉。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对王老师的支持!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