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2|回复: 0

看懂这副“对联”,才能真正领悟《雍正王朝》所蕴藏的哲理与思想

发表于 2020-6-22 10:20: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9b29a2931434454a325974ba8812a51.jpg


《雍正王朝》之所以被奉为中国影视作品史上的经典之作,除了一众“老戏骨们”出众的演技,环环相扣的剧情以及一系列细思极恐的细节,也是这部电视剧为广大观众所认可与推崇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整部剧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诸多真实历史场景的再现与演绎,更让观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就此对于人生经历与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思考,让人流连忘返,难以释怀。

而这样直击心灵的震撼,从开篇的一处细节上,就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黄河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灾患,千里泽国、百万灾民,整个大清王朝也就此陷入了危局之中。就在康熙为此焦急忧虑的时候,太子胤礽却依然我行我素般的寻欢作乐。

此时的康熙,将目光盯在了“正大光明”匾额旁边的那副“对联”上。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实际上,这是康熙皇帝自己亲笔书写的对联,按照“仄起平落”的规则来看,这句是下联,上联在另外一侧,其内容为: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镜头,一副悬挂于正殿的对联,无疑从一个侧面昭显《雍正王朝》的文化底蕴,更为重要的是,这句话也就此成为了整部剧中所要突显的中心主旨,进而成为了贯穿整部剧情的思想主线。

康熙的这副对联,并非要警示他人,而是在进行着自省与自查。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这副对联中所蕴含的典故与寓意,可谓是非常的丰富。

“表正万邦”出自于《尚书·仲虺之诰》,是商汤攻灭夏桀之后,仲虺对于商汤的谏言。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意思就是天下需要聪明的人来治理,然而夏桀昏庸无道,让人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上天赐给大王您勇气和智慧,给大家当表率,继承并发扬大禹的事业,这是天命所归。

这其中, “表正万邦”最为直接的意思就是要为人表率。

“慎厥身修思永”出自于《尚书·皋陶谟》,是皋陶翻阅众多古籍之后,对于大禹的谏言。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坚持谨慎地修养自身,多深谋远虑,还要亲近九族,这样那些贤明之人就会来辅佐你了,由近及远,就是这个道理。

“慎厥身修思永”可以理解为要注重自我修养,言行也要谨慎。

“弘敷五典”出自于《尚书·君牙》,是周穆王对于自己新任命的大司徒君牙的告诫之言。

“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则。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

意思就是现在我命令你辅助我,作我的心腹重臣,要继续你旧日的行事,不要累及你的祖考!普遍传布五常的教育,用为和谐人民的准则。你自身能正,人民不敢不正;民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

“五典”,也就是所谓的五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弘敷五典”,也就是要宣扬的是圣人的礼法,弘扬的是圣人的贤明之道。

“无轻民事惟难”,出自于《尚书·太甲下》,是被伊尹惩罚的太甲在结束守陵后,伊尹对其的谏言。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轻视人民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慎终要从开头做起啊!

总结起来,“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的意思就是,要作为所有人的表率,要长久的修身自省,谨慎行事,要谨记圣人的传统,并且还要时刻想着百姓的苦难。

再加上中间的那副“正大光明”的匾额,无疑就是康熙对于能够成为一代贤德之君所提出的标准,更是他对于自我的一种激励与鞭策。

而将其放在整部《雍正王朝》的开篇,也预示着整部剧都将以此作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同时也就此给观众确定了一个对于储君以及帝王是否合格的评价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