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上海4月28日电(记者赵博 许晓青)“香港回归前3个月,我们20位中学校长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成果,也留下了美好的上海回忆。道旁茂密的梧桐树、校门口的生煎包店……至今历历在目!”香港东华三院学务总主任吴奇埙的开场白一下子将听众拉回到了1997年。
那一年,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办的“香港中学校长培训班”正式开班。此后,培训班连续举办了20年,名称也更改为“香港中学校长领导研习班”。
28日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沪港中学校长论坛”上,多位与研习班结缘的香港教育界人士以及参加2017年度研习班的香港学员齐聚一堂,深情讲述了与特区共同成长的“杏坛故事”。
身为首届班长,吴奇埙对当年的培训内容如数家珍。“去长三角各地的中学观课交流,了解内地中学老师的教研成果,还与上海同行探讨了课程改革。”他说,很多人从中受到启发,尤其经过两地校长的观点激荡获得灵感,回到香港后整理工作思路,在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培训和学校营建等方面提升良多。
“20年来,内地和香港各自经历社会变迁,留下不同的发展轨迹,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就更多了。”吴奇埙说,培训班越来越成为促进两地教育界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
伴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诞生与成长,这个教育培训项目不断发展,培训内容愈加丰富、活动形式持续拓展、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如今,“香港中学校长领导研习班”每年举办一次,每班学员约40人。从2011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参与其中,先后组织了174位香港中学校长赴内地参加培训。
“特区成立以来始终在教育领域与祖国内地保持紧密协作的友好关系,携手为培育未来人才而努力。两地基础教育成果的深入分享,有助于推进教育革新,提升下一代竞争力。”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黄廖笑容说。
身兼中文与通识课老师的周黎明校长来自位于新界葵涌的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第一次参加研习班,对现场教学交流很感兴趣。他所在的组来到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专业对口”地观摩了一堂作文课。
“课堂气氛之活跃、教学方法之新颖令我大开眼界,也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多想法。”周黎明说,6天的研习班行程里,自己拍摄了很多照片和视频,打算回去后拿给同事看,让更多人分享到内地同行的教学亮点。
在本届研习班上,学员们聆听了多场专题讲座,包括“专业标准与校长领导力提升”“国际课程本土化研究”“中西文明融合与中国法治方向”等。
“通过专家的讲授,我更加明白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制度,保持理性思考。”香港劳工子弟中学副校长黄晶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