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7|回复: 0

财政部今年“三公”经费压缩超55%

发表于 2020-6-22 18:49: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青年报
       6月11日,2020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共有10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表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有三大变化,其中就包括为全面反映中央部门严格落实政府真正过紧日子要求情况,今年中央部门在公开预算时,公开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等情况。
  财政部在其2020年部门预算的开篇就写道,“2020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具体而言,财政部2020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中称,“三公”经费预算比2019年减少3003.87万元,压缩55.11%。
  公开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等情况
  预算司负责人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为全面反映中央部门严格落实政府真正过紧日子要求情况,今年中央部门在公开预算时,公开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等情况。
  其次,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重要部分。推进项目支出预算公开,有利于督促各部门改进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今年部门公开的项目数量为83个,相较去年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教育部“‘励耕计划’教育助学项目”、生态环境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管理项目”、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与妇女儿童维权项目”等。
  这位负责人还强调,今后要继续加大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紧要处。为落实相关要求,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安排突出绩效导向,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时,除涉密部门及涉密信息外,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项目的中央部门,公开提交审议项目的文本和绩效目标表。
  主动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项目公开
  据了解,2020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是,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等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公开预算;按照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求,加强和改进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依法履行公开主体责任,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流程,提高预算透明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大预算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项目公开数量、细化公开内容、推进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公开,主动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项目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020年中央部门公开的部门预算包括部门收支总表、部门收入总表、部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等8张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除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的基本支出公开到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各部门在公开上述预算报表的同时,还对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三公”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用、预算绩效管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项目等情况予以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近年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公开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来,财政部大力推动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本实现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绩效目标公开工作也取得显著进展。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范围逐年扩大,2017年中央部门预算中首次公开了10个项目的绩效目标,2018年、2019年分别公开36个、50个,2020年增加到109个,是上年的2倍多,不仅增强了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意识,也提升了部门预算透明度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同时,绩效目标质量逐步提高,财政部结合预算评审和审计问题整改,加大绩效目标审核力度;一些中央部门积极组织第三方机构或有关专家开展绩效目标会审,提高了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财政资金的“任务单、时间表、效果图”更加清晰客观,使公众能更直接地看到财政资金安排在哪里,预期使用效果如何。
  通过公开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进一步敞开了社会各界了解政府履职的“窗口”,有利于督促部门提高责任和效率意识,完善政策、改进管理、优化预算安排,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单位加强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文/记者 赵新培
  看点
  财政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大幅压减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昨天公布的各中央部门预算发现,和去年相比,大多数部门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方面都有所缩减。其中,财政部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上大幅压减50%。
  分析上述数据需要重提一个背景。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期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政府务必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事实上,李克强已经多年提到政府需过“紧日子”。而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腰带”无疑需要勒得更紧。
  因公出国(境)成削减三公经费主力
  每年公布中央部门预算之时,“三公”经费一直备受关注。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大多在已经连年下调的基础上再次缩减。其中一些部门降幅较大,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较去年分别降低了48.97%、39.37%、37.91%、37.3%。
  “三公”经费中哪个项目被普遍压减?记者梳理发现,多数部门在涉及对外交流的因公出国(境)费用安排方面均有所缩减。
  中国人民银行在预算公开文本中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因公出国(境)任务。北青报记者对比数据发现,央行因公出国(境)预算较上年降幅超过60%。“三公”经费预算降幅较大的农业农村部也不例外,在因公出国(境)一项上,降低74.4%。
  民政部多项支出安排压减100%
  “过紧日子”主要还体现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上。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绝大多数部门在该项上同样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缩减。其中,财政部甚至压减50%。
  就此,财政部说明了主要原因,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压减机关公用经费和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等项目支出中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二是外交支出中的国际组织股金及基金支出减少。
  李克强在此前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着重提到,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
  可以看到,每个部门每项支出的压减比例并不一样。对于不同部门,“刀刃”与“非刀刃”职能也不尽相同。不过,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涉外交流项目上多数部门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压缩。
  除了财政部外,民政部同样指出,重点压减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等项目支出中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其国际组织(款)国际组织会费(项)今年安排为零,较上年降低3万元,降幅100%。
  值得提到的是,民政部还在其他多项支出安排上较上年压减100%。其中,进修及培训(款)培训支出(项)0万元、其他科学技术支出(款)其他科学技术支出(项)0万元、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款)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项)0万元。
  外交部国际交流活动预算降近八成
  之所以过“紧日子”,不得不提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外交部明确提到,受疫情影响,2020年在华国际会议、国际交流活动、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减少,外交部相应减少了这些项目的2020年预算数。
  外交部2020年财政拨款预算总额为1238259.72万元,较 2019年执行数减少了179109.97万元,下降了12.64%。在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支出中,在华国际会议2020年预算数为25000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 4120.09万元,下降 14.15%;国际交流活动2020年预算数为1957.95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7414.77万元,下降 79.11%;其他对外合作与交流一项2020年预算数为11962.25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25773.19万元,下降68.30%。
  此外,国际发展合作署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10525.46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9223.74万元,减少46.70%。其中一项原因是受国际疫情影响,部分需赴现场开展工作的常规援助活动暂缓。其中,外交支出(类)对外援助(款)2020年预算5929.24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6270.76万元,减少51.40%。
  “一行两会”纪检监察预算增加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相关经费是今年绝大多数部门预算的主题,但也有部门部分项目支出有所增加。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的纪检监察事务2020年预算相比2019年执行数都增加了100%以上。
  2020年人民银行系统预算数为2587304.8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别中,纪检监察事务派驻派出机构一项2020年预算数为500万元,比2019年预算执行数增加了400万元,增长了400%;银保监会机关及各级派出机构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为691611.6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别中纪检监察事务派驻派出机构一项2020年预算数为1500万元,较2019年执行数增加800万元,增长了114.29%;证监会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为131497.5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别中纪检监察事务派驻派出机构一项2020年预算数为300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150万元,增长了100%。
  三部门对此项支出增加的说明中均表示,这是因为根据纪检任务需求,相应增加了支出。今年初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作出了“坚决查处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的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日前刊文指出,金融监管是金融反腐的重要基础,“一行两会”纪检监察组可以发挥派驻优势。如,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探索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协助银保监会党委制定印发了《银保监会系统工作人员与监管对象非公务交往的规定》;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推动证监会有关单位和部门定期组织对行业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落实廉洁从业相关实施细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推动工作人员廉洁自律从业等。
  卫健委加强“一带一路”健康交流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不少部门的外交类支出都有所减少,尤其是国际会议和交流合作等项目。但也有部门增加了此类支出,且增加的多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1731988.04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了581257.93万元。在其他外交支出项目上2020年预算数为540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了260万元,增长了92.86%,主要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卫生健康交流合作。
  外交部其他外交支出项目2020年预算数为260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94.52万元,上升57.1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合作项目增多。国家体育总局其他外交支出项目2020年预算数为108万元,增长了8%,主要是因为2020年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支出增加。
  此外,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外交类支出中对外援助项目也有所增加。国家发改委2020年初该项目预算数为91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91万元,原因是安排的一次性项目支出增加,用于亚洲合作资金项目;红十字总会对外援助项目2020年初预算数为270万元,较2019年执行数增加270万元,主要是2020年度新增对外援助项目预算。
  科技部582亿用于重大科技任务
  科技部2020年初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数为4815028.99万元,较2019年执行数减少115502.48万元,下降了2.34%,重点压减了公用经费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等项目中涉及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同时合理保障了重大科技任务等支出需求。
  在科技部的支出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为5822785.57万元,较2019年初增加158419.56万元,增长2.8%,主要用于新增重大科技任务。如科技交流与合作2020年初预算数为123453.78万元,较2019年执行数增加20569.38万元,增长了19.99%,主要用于有关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等。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同样在科学技术方面增加支出的还有国家药监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为135847.86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7337.87万元。但科技条件专项2020年预算为450万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170万元,增长了6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