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1|回复: 1

“手机里的爸爸”,背后是亲情缺位的考题

发表于 2020-6-22 19:18: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四川在线郭元鹏
9db977ad78539717193632806f6c198b.png
据(《北京日报》)报道,“平时爸爸在哪里呀?”忙外到外地的工作,回到北京的家中,爸爸杨旭问女儿。将近两岁的孩子习惯性地指了指手机。似乎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只出现在手机里。杨旭有点心酸,扭过脸,默默不说话。其实,“手机里的爸爸”是一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

爸爸杨旭平时比较忙碌,因此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作为一名“手机里的爸爸”,他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作为父亲,我错过了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他表示,今后会努力不当“手机里的爸爸”,给孩子多些亲情陪伴。

说到“手机里的爸爸”,笔者就看过三篇比较典型的报道:其一,“爸爸认错女儿”。爸爸开学后第一次接孩子放学,把孩子的同学认成了自己的女儿,还揪人小辫,亲闺女一旁急的直跳脚:哎呀爸爸,我才是你闺女呀。

其二,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行文还很稚嫩,但情真意切。日记中的爸爸被形容为“工作狂”,值班、加班、开会、出差……很少有时间陪她,她甚至哭着在电话里喊,“要见你一面都这么难吗?”孩子在作文里遗憾地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其三,南京一位外来工的女儿在被老师问道“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 “和爸爸一起吃顿饭”。孩子说,吃早餐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上班,吃晚餐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家。

不管是“爸爸认错女儿”,还是“想和爸爸一起吃顿饭”,亦或是“再不陪我就长大了”的委屈,都证明着“手机里的爸爸”现象的尴尬。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平时接送他们的是妈妈,照顾他们的是妈妈,一起学习和游戏的还是妈妈。以至于在江苏徐州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一家幼儿园举办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一位孩子的妈妈竟然给孩子“租赁了一位爸爸”。问题是“假爸爸”代替不了“真爸爸”。

“再不陪我就长大了”,“最大愿望是和爸爸一起吃顿饭”为何会让我们泪流满面?这是因为在灯红酒绿里,在步履匆匆里,“爸爸去哪儿了”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感知到了在孩子成长中的缺位,于是才能触动心弦。固然,有的行业十分忙碌。可是,作为爸爸的我们也需要问自己一句:难道真的只能做“手机里的爸爸”?

我们常常想,有了时间好好陪陪爹妈,好好陪陪妻子,好好陪陪孩子,可是我们却一直用“我很忙碌”来为自己找借口。理性的生活,理性的追逐金钱,也是该好好反思的了。爸爸不能只在手机里,“手机里的爸爸” 背后是亲情缺位的考题,我们都不妨试着解答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3 07:59:55 | 查看全部
孩子的成长不能缺了父亲的陪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