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0|回复: 1

考前家长莫加压学会“认怂”抗挫折

发表于 2020-6-24 08:43: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考和高考脚步临近,近日,有考生抱怨“复习大多在云端,成绩基本在雾里”,认为自己是“最吃亏”的一届。为此,许多学校在引导为升学考试而冲刺的毕业生时,将重点放在了抗挫折教育上,教育学生坦然面对人生的困境,勇于挑战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心理脆弱易走极端

  先是宅在家里足不出户,后来是进入一段“史无前例”的网课学习,现在又要在史上“最短”的学期里饱受学业的压力。近几个月来,各地先后出现了多起中小学生因遭遇挫折而产生的极端情况。虽然个案千差万别,但“受不了委屈”“扛不住压力”“走不出逆境”仍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有时,教师或家长一句稍稍严厉的批评、一次不留情面的指责,都会成为矛盾乃至悲剧的导火索。
  “以今天社会之复杂和教师情况之复杂,千万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心灵,说得通俗些就是不要过于在乎别人,也包括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更不值得为此走极端。”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他同时告诫家长,一是对孩子千万别苛求,须知,家长的苛求往往是索命的鬼;二是对所谓的“优秀生”,家长一定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要预防他们脆弱的心理经受不住一点挫折。
  有些学生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小困难就想不通、想不开,甚至郁闷成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主要是应试教育在作祟,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往往很难关注到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学校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学科知识,容易忽视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权利的教育,教育学生有什么样的权利、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人们一旦违反了规则就要付出代价。可惜,这样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在许多学校被淡化了。
引导孩子战胜挫折

  考砸了就精神抑郁,挨批评就心理失衡,遇逆境就一蹶不振……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让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畏首畏尾,甚至不敢放开手脚严格管理,生怕学生闹出极端事情。
  去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的义务,由于过去程序性规定不严密、不规范、甚至缺失,影响了教师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还有的家长对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也不理解,甚至造成家校矛盾。
  上海家长学校在上周末举行了一场“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的在线讨论会,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刘晔萍说,家长要善于唤醒和带领孩子去探寻自己生命的根源,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启动内在智慧,绽放生命光芒。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和委屈时,家庭就是温暖的港湾。在讨论会的尾声,上海家长学校提示广大家长,抗挫折教育不能缺位,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能给这颗种子创造出茁壮成长的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08:43:3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