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8|回复: 0

浅谈无为而治

发表于 2010-9-27 11:15: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浅谈无为而治
刘兵
  什么是无为而治?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依孔子的观点,管理即为“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者所需要努力的,即在“修身以正人”。即管理者只要以身作则,以道诲人,便可以“无为而治”。此说法虽然存在时代的局限性,但笔者认为,对于当代企业当中的团队和班组建设来看,这种观点有值得借鉴之处。

    笔者所理解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具体到当代企业中的团队领导者或者班组长,同样适用。一名合格的团队领导除了本身具备从事本行业所应有的熟练技术以外,还必须具有能够让其所在的团队成员紧密团结在其周围,积极创造企业价值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从何而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当然,仅仅依靠团队领导个人能力肯定是行不通的,无论团队领导的个人能力有多么突出,如果团队成员不作为或者消极怠工,这个团队注定是一个失败的团队。因此,在团队中,无为而治的根本仍然是基础成员,只有当团队所有成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队领导才能从事必躬亲中解脱出来,变冲锋陷阵为统筹安排、运筹帷幄,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无为而治。

    这样看来,所谓无为而治,实际上是领导层要有意弛缓组织行为的张力。在层次上,这种无为而治肯定是上层无为而下层有为。这一关系是不可颠倒的。一旦下层无为而上层有为,组织就进入了某种病态。

    所以说,对于某团队或者班组,弄清无为而治的含义具有现实意义。首先,积极性必须来自于团队或者班组的基础成员。如果基础成员没有积极性,处于无为状态,而团队领导或者班组长火急火燎要干事业,团队领导或者班组长的有为多半要撞上南墙。其次,不能上下全部有为,如果上下“一心”有为,没有刹车和缓冲,那就有可能冲出轨道。最后,一旦整个组织上下都信奉无为而治,那么,组织的生命力就会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