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0|回复: 0

“人设”须面向公众需求

发表于 2020-6-24 11:48: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设原先只是动画中人物设定(英文character)一词的简称,尤其是指从漫画修改为动画的二次制作或绘制过程。为了符合动画的要求,漫画家笔下的人物往往需要重新绘制和设定,以凸显角色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生活背景、人物能力等。所以人设也即人为地赋予对象新的形象与内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形象适当地放大和提升。

  明星或公众人物往往通过人设来塑造自身形象,吸引公众和媒体关注,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在大众文化发展环境中,在策划、创作、制作活动中,人设环节是有必要的。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人设崩塌”现象也提醒相关从业者,人设是有限度的。比如某演员本想塑造出“学霸”人设,却在直播中一语露馅,最终“人设崩塌”。过度赋予人设的背后,往往有着一定的商业目的,明星或公众人物在塑造个人形象时还应实事求是,避免卖弄人设。大众对于过度渲染的人设也不是照单全收。人设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就在于受众的评判可能逆转。人设与受众之间原本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旦被打破,还可能引发不可预期的后果。

  虽然人设有着种种商业考量,但人设诞生于社会评价与网络互动中,并涉及社会性声望的预期与调节,所以人设在社会文化中产生的同时也受其制约,它的影响力高低也会直接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的影响。

  人设面向大众文化需求,在促进文化传播方面,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爆红的李子柒,让广大网友认同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正是因为她实现了人设形象的情境性认同,完成了受众的心理期待,广为海内外受众欢迎。所以人设是一种很好的大众文化包装手段,以往借助文学、影视作品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现在借助于某些明星和公众人物的人设,能在互联网时代更好抵达受众。如何运用这种情境转化的特性,制作更好的文化产品,而不是利用其隐蔽性一味牟利,是文化从业者要考虑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