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9|回复: 1

“西湖十景”穿上身 浙江传统工艺展秀出非遗时尚风

发表于 2020-6-24 16:18: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包文其制作的“西湖十景”中式旗袍。主办方提供
  中新网杭州12月26日电(童笑雨)当非遗遇见时尚,传承永不止步。12月26日,“西湖十景”旗袍亮相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匠心如意”浙江传统工艺推广展系列活动(传统服饰)现场,一时间吸引众人目光。
  中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传统服饰经过历代积累和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在倡导非遗文化传承的当下,如何将非遗与服装进行结合?浙江的非遗传承人有自己的思路。
  活动现场,畲族彩带编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东阳土布制作技艺等十个非遗项目现场设展,带来了一场将非遗“穿”在身上的流行风尚。
  蓝延兰展示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童笑雨 摄
  包文其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和中式旗袍打了40多年交道。
  中式服装工艺复杂,手工繁重,花纹图案富有立体感,包文其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量体、裁衣、制版、制扣……一件旗袍,包文其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制作。前段时间,他制作了新老“西湖十景”共计20套中式服装,把西湖景色通过手绘和造型的方式展现在旗袍上。
  “我认为服装是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手法,这是把文化穿在身上。”包文其希望,这种将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蚕桑丝织技艺”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结合的手法,能拉近中式服装和穿戴者的距离。
  如包文其一般,东阳土布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松卿也致力于让非遗焕新颜,让土布变“洋气”。她从1974年起学织东阳土布,由母亲传授织布手艺。
  “我开始织布的时候,大家都穿土布做的衣服和裤子,被单、床单、枕套等也是土布做的。”在王松卿的摊位前,土布也开始向多形态转变:土布西装、钱包、桌旗……
  在她看来,只有将非遗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保持其源源不断的传承活力。
  “共同挖掘浙江传统服饰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推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当代生活,是新时代非遗工作的新命题。”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陶月彪说,此次展示活动是浙江非遗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的新思路,也是开启体验经济商业模式的新探索。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浙江省非遗传承推广基地揭牌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6:19:24 | 查看全部
真是太漂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