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这些令人不适的话背后,潜藏着父母的鞭策和期许。
评论区很多家长说,这是在激励孩子上进,唤醒羞耻心,让孩子奋发图强。
想象中的鞭策效果并没有达到,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 “贬低式”谦虚
有些家长不仅很少夸奖自己的孩子,而且无法坦然面对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
比如,亲朋好友夸一句:“这孩子真聪明!”
出于礼貌和谦虚,有的家长会立刻说:“咳,他不行,不如你家孩子成绩好。”
不是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而是强行贬低,以周全人情世故。
可是这话落在孩子耳中,太扎心了。尤其是在外人面前,这种否定的杀伤力足以让他信以为真。
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对自我的评价过低,不敢将内心的情绪释放。
▼ “贬低式”自我投射
如果父母本身不够优秀,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在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
这种情况虽不算普遍,但确实存在。
比如此前爆火的“流浪大师”沈巍,乞讨为生,却熟读国学经典,思维清晰,气度从容,引发了大量的好奇和围观。
但沈巍却这样评价自己:“我有压抑感,从小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
儿时的沈巍喜欢画画,热爱人文历史,但他的父亲却对此深恶痛绝,明令禁止。
沈巍从小只能按照父亲的要求学习。
一旦被发现他看自己喜欢的书,父亲就会大肆责骂,给他洗脑说“你一辈子都会没出息”。
后来,沈巍填报大学志愿,被父亲逼着选了审计专业。
因为那是父亲没实现的理想,必须由他去实现。
后来的沈巍在精神崩溃后,愤然出走乞讨,反抗着前半生数十年里,父亲对他的逼迫和控制。
无论出于哪一种心态,对孩子大肆贬低、打击,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情绪视若无睹,那么即使这份贬低里包裹着爱,也将成为孩子一生痛苦的回忆。

03
泰戈尔曾在诗里写道:“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你光辉的灿烂与自由。”
生活在不缺爱的环境中,是孩子一辈子的幸运。
王菲曾在访谈中被问及“作为有‘天使印记’儿童的父母,你觉得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
王菲说:
就是把她当正常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的态度会很影响她。
我现在看她,真的觉得她很美,一点都没问题。
这个回答,简单而又豁达,透露出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切的喜爱。
后来的李嫣自信大方,面对镜头笑得漂亮。
孩子成人以前,父母就是他们的信仰。
若你阴晴不定,他们也会游离飘摇;若你春风化雨,他们必会坚定昂扬。

人生海海,本就艰辛。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孩子有,父母也有,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对孩子恶语相向的理由。
别让那些过于严厉的表达,遮掩了爱的流动。
不要再给孩子平添心理负担,不要再吝啬对孩子的夸赞,给他们一份真诚、温暖、阳光的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