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2|回复: 0

社交学习对学习心理与教学的影响

发表于 2020-6-26 21:53: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社交学习对学习心理与教学的影响

文/吴端子





回想我们五年前的学习状态与现在的学习状态有什么不同?

● 奋笔疾书的少了,给PPT拍照、上传印象笔记、刷朋友圈的多了;

● 过去很多时候听到的内容会让你惊叹,而现在很少有东西是闻所未闻的;

● 以前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更多一些,现在希望能一次性了解到更多的流派更多的言论;

● 愿意在教室坐上一天的少了,五分钟看完一个视频读完三篇文章的多了;

●​ 对老师个人崇拜的少了,质疑与挑战的多了。


社交9.png



微博、微信、推特等社交工具的出现及各类信息对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至少让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人们对学习内容不再害怕错过而是害怕不知道它的存在,不是担心自己没收获而是在意更多的人是怎么理解的,为此大家会尽量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资讯,进而带来的线上线下的社交学习更加火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社交原本就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们在幼时的嬉戏中就已经会拉帮结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上学时跟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的学习效果会比单独一个人的效果好很多,历代皇室或大户人家都会配一两个陪读,不仅仅是为了添茶研墨,还有促进学习和培养关系感情的作用。



社交1.jpg



有一本讲个体心理学的《自卑与超越》的书中说,“人类最古老的努力之一,就是和同类缔结交谊。我们的种族是由于我们对我们的同类有兴趣才日渐进步的。只有通过我们对同类的兴趣,人类的各种能力才得以发展出来”。



社交之所以一直未引入学习领域,一方面是此前沟通的成本(距离、人脉、金钱)限制了更多的交往;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长久以来的教学方式深受我国在50年代引入的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影响,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但是这套方法只是苏联在30年代培养大批初级文化的劳动者时被广为使用,后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早已被更新,尤其是80年代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思想对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我国曾经的政治原因,五环节教学法已深深烙入我们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思想中。



社交网络.jpg



很可喜的一个变化是,随着社交工具的侵入,趋势正在迅速改变,而且越来越多的行业伴随着社交工具的冲击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伴随社交学习而来的是社交教学,它是指引发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外界的互动,而不是与教师间的互动。那么上面讲到的各类学习的心理变化,可以给我们的社交教学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01 重视建构与情感体验



面对面的社交学习有一项在线交流不可替代的优势就是更易分享感受,包括语言表情与行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体验式培训备受青睐。体验表现为一种情感冲击,无论是新奇、震撼、感动、反思还是成就感,带有情感体验的学习投入度和知识掌握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社交8.jpg



在培训人社区的签到调研中,让人体验感强的活动特点可以被总结为:内容与学员个人相关、亲身参与了、能唤起记忆、有挑战难度但能成功。因此会员们给出的建议包括:



◆ 定制化的个人解决方案;

◆ 利用移动工具(如培训宝)组织人人参与在线测试讨论投票;

◆ 学习会场音乐/光线/声音/气味/视觉教具的渲染;

◆ 学员间分享感受;

◆ 收尾时用照片视频制作成配乐配字的回顾集锦片(简单易用的如Picasa,iMovie);

◆ 让大家看到标杆人物的迅速改善;

◆​ 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完成难度较大但有资源保障的个人任务等。



对于相互间的知识分享与建构,老师提供的是规则与方法;对于害怕分享感受的人,老师要做的事情是营造安全的氛围,将分享感受的意图提前拿出来讨论与澄清,让学员间关系变得更深入,使不愿意流露情绪的人知道自己处在安全接纳的环境。

     

02 巧借工具设备之势



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上网,我们可以变堵为疏,利用设备进行某些活动以达到不时转移注意力的效果。比如:

◆ 让学员结合结合二维码扫描去答题竞赛;

◆ 重要内容请大家拍照发布并允许课堂外的人发表评论;

◆​ 只抛出概念让学员小组现场分工上网查询集体学习。

25.jpg



而我们此前就一直在使用的教学工具如e-learining,也需要添加拟人化社交的智能功能,不能再只是冰冷的机器,而要能评估分析数据,揣测心意,定制化推送按需学习,使用界面友好。



03 众包元素,跨界学习

     

当知识多了就容易产生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即跨界融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出租车司机臧勤的MBA课,朴素的开车经验中蕴含了丰富的商业运营逻辑,让人对运营知识的理解耳目一新,教授课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生活的其他部分紧密连接。



在跨界学习中,众包方式给许多企业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众包是指公司将之前由员工完成的任务交由外部大众网络(如InnoCentive网站)提供解决方案,目的在于广阔的创新和与用户共创价值,对方很可能是完全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士。



社交3.jpg



外包强调的是高度专业化,而众包则反其道而行之。跨专业的创新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包括波音、杜邦和宝洁等财富百强公司的研发难题在众包中的破解率能达到30%。淘课也在TTM、内训师课程与管理课程中尝试了将心理学工具技法、销售工具、社会学知识等进行横向迁移,与原学科的融合创造出了新的知识理论和解释途径,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04 教是更好地学



有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平台叫做学习元,虽然现在还不太成熟,但是它的理念很值得我们关注。



它的取名是类比我们的神经元,具有突触生长与相互关联的性质。它由一个知识点开始,通过不同人的添加编辑评论和自动关联聚合其它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不断进化与发展,保留资源进化过程中的版本更迭,学习者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一个观念、主题、理论的演进过程,得到了多对一的学习指导并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按需学习内容;同时形成以学习为目的,以“学习元”为中介点而自动生成的人际关系网,共享学习资源与进行各种信息连接。



它还可以允许第三方开发或调用外部的各种适合的学习工具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在企业培训领域,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应用学习元发挥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鼓励普通员工参与到培训资源的整合中,实现“做中学”、“做中训”,发挥内部员工自身的力量构建最适合企业的培训资源库。



它既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布置任务→设计活动→学生探究学习元→协同批注、编辑、评论→讨论交流→教师评价反馈),也可采用参与式协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协同建设学习元→参与学习活动→在线交流→反思提高)。



手指.jpg

      

最后用我最近看到的一段很有启发的文字做结束:



“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而我们的社交教学就是要创造机会让社交学习的对象之间相互呈现出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