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05|回复: 0

[倡议读书班组、响应倡议班组信息登记] (跟帖1008期)“土记者”班的读书“三法”

发表于 2010-9-28 08:57: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跟帖1008期)“土记者”班的读书“三法”

                                                    作者:胡明军
     “上半年,在《松藻煤电》报上稿32篇,并在该矿135个基层班组新闻宣传评比中荣获第一名……”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机电二队竖井绞车班6名员工,人人都写稿子,由于成绩突出,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土记者”班。 928,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取得这些成绩,得缘于班长吴君带领大家开展的“读好书、记名句、悟点子”的读书“三法”。
     读好书。“要想写出好作品,只有读好书,读有用书。”大家都这样认为。她们根据自己的自身的文化素质,针对性的读书。在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写作技巧和新闻知识的同时,她们自己筹钱买来《当代新闻采访》、《当代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等新闻写作知识的书籍进行学习,认真研究各种报刊杂志版面的内容,编辑对文章类型的喜好、以及各个版面文章的字数等进行研究,并将这些所学的写作技巧和知识有机的结合。另外,她们还找来散文书籍学习增强自己的文学水平,提高自己文章的文采,增强可读性,对于哲理性的书籍,她会慢慢品味,慢慢理解,从而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增强文章的深度性。
     记名句。俗语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自己尽快的掌握书中知识,让自己的文章充满文采,有思想,有深度,让自己更多的上稿,尽快的进步。她们在看书的同时,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在学习中看到有思想、有哲理、有高度、有深度的语句,就会认真的用笔记本记下来,并按生产类、散文类、哲理类进行分类记录,并认真的阅读思考,当自己在写作中遇到难题和需要借鉴的语句时,打开这个“百宝箱”,就可以查阅借鉴,胸有成竹的进行写作。
     悟点子。最初,大家写的稿子老是不见报,让她们很郁闷。2008年,《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编辑夏晓凌老师应邀到松藻公司调研,夏老师在交流会上讲到,一篇有生命力、有竞争力、能吸引编辑和读者的稿子,就必须做到别人有、你就必须新、别人新你就必须奇、别人奇你就必须特。吴君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回到班组,她带领大家在认真学习新闻书籍的同时,认真分析别人稿子的切入点和文章“框架”结构,从中领会写作技巧。面对采访的题材,吴君要求大家认真思考,仔细揣摩,如何选择最新又最有吸引力的新闻点切入,为什么这样切入、这样切入有什么好处,文章结构如何安排,标题如何制作才能恰如其分的体现主题而又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她们的文章一篇又一篇见报,获得了领导、工友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矿区的“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