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工信部大大说,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
但是,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短板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补齐、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助推产业升级,也成为了参加2017“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聚焦点之一。
“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强调了这个数据,也意味着我国缺高级技工,很缺,很缺,很缺。
这里,也许有看官想说,高级技工缺口这并不是新话题。
确实,10年前这个话题就被着重@过了。10多年前,有关部门针对60家企业所作的调查显示,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各占1.1%和6.1%。那么10年过去了,这个情况有变化吗?对比一下,眼球转过来:
10年前,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
10年后,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10年前,年薪10万元难寻数控高级技工;
10年后,高级技工也是“一匠难求”,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为此编了个更贴切的顺口溜“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
那么,10年过去了,高级技工去哪了?
被“三重三轻”打pia了!
——“重学历、轻技能”。事实上,多数人总是想方设法要拿个文凭,认为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发展,因为当前学历评价已成为用人单位对员工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员工升职晋级,学历都是硬杠杠。有的高级技工在国家级竞技中获奖,但是没有一定的学历,在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诸多限制。一些大城市推出积分落户政策,高学历人员轻易获得高积分,高级技工往往难有同样的幸运。
——“重装备、轻人才”。购买新设备、更换新机器,企业不吝重金。需要对技能人才投入时,许多企业却收紧了口袋。目前,技能工人的整体待遇偏低。多数企业的薪酬体系中,技能工人的薪酬要比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低出两三个档次。
——“重使用、轻培养”。企业谈到提高产品质量时,纷纷表示“一线工人技能水平不足”是难点。但许多企业一边抱怨技工难找,一边却不愿自己下功夫培养技能人才,想学习UG编程在QQ群579401268可以领取学习资料。
对此,各代表委员们也有自己的话话要说:
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工人都没人愿意当,哪来的高级技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技术总监徐小平代表:“社会浮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工太少了,没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磨练,怎么能练出高技能?”
“现在企业都不敢让职校学生来实习,怕什么都不会,帮不上忙,反而把器械弄坏了。”王金富代表直言,我国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对接不起来。
呜呼哀哉!似曾相识的原因,BUT形势却刻不容缓,偶们等不起下一个10年了!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中国实行严格限制出口,“如果我们不做,何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没有人才搭桥,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之路或许真真会让偶们等成望路石。
再那么,只要培养出人才就行了?还得留得住人才,得care到:人才是培养给我们自己用的,要是给他人做嫁衣,那就真的呵呵了。所以,眼光长远的代表委员们呼吁,改变对职校的偏见,职校一样能出巨匠。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才能把培养出来的高级技工留住。
“国家要制定政策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加强互动,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作为必修课,鼓励职校老师到企业兼职、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山西高科华烨集团董事长李建明委员建议,让产学研真正互动起来。
“技能提升需要时间积淀,企业应该注重职工技能培训。”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代表说,该集团与常熟理工学院合作,专为员工开设成教大专学历班,让更多员工有机会进入高校深造,培养人才团队。她同时呼吁,政府也要在政策扶持方面,帮扶企业培训职工。
在呼吁提高技工收入的同时,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代表建议,改“技工”为“技师”,实行高、中、初级技师职称制度。“技工地位不高,即使拿很高的薪水,也没有人愿意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