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刚进腊月门,父亲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起乡村“春晚”的彩排来。 请人搭舞台, 打电话联系 “演员”, 去市里印海报……父亲每天忙得团团转,累并快乐着。
父亲办“乡村春晚”是从五年前的冬天开始的。 那时,父亲刚从镇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一时间对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感到不适应, 但他又不知道具体该做些什么。
一天晚上, 父亲正在看新闻联播,妺妺哭哭啼啼地回家来了。 父亲问妹妹怎么了,妹妹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她要和妹夫离婚。原来,自入冬以来妹夫就和村子里的几个青年一起赌博、喝酒,醉了回家就和妹妹吵架。于是,父亲亲自把妹妹送回家,并当面批评了妹夫ー顿。妹夫却不服气地说,累死累活忙了一年,冬天又没啥事情做,和朋友打打牌、喝喝酒有啥大不了,村子里的年轻人还不都这样。
第二天一大早, 父亲便去村子里转悠,发现果然如妹夫所说,村里的大部分男人冬天闲着没事干, 不是聚在一起喝酒,就是打麻将。很多夫妻为此整日吵闹不休,甚至闹到了离婚的地步,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不和谐音符和不安定元素。 作为一名老党员和多年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父亲想改变村子里这种现状。央视的一档“我要上春晚”节目让父亲萌发了办“村晚”的想法,把村民们聚在一块儿有事干,就不会再“无事生非”了。父亲办“村晚”的想法得到了村党支书和全家人的支持。于是,办“村晚”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村晚”第一步要招募“演员”。 每天早饭后,父亲便开始走家串户“招贤纳士”,村子里那些能歌善舞的少男少女, 早年间的“二人转”民间艺人,会表演快板、三句半和小品的村民都被父亲纳入“村晚”重点邀请的对象。
村民们一听说办“村晚”个个喜上眉梢,积极响应。 但也有例外,父亲在去请“模仿达人张” 时, 就碰了一个软钉子。“达人张”真名张大顺,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刘能”和“赵四”,曾因参加市电视台的“达人模仿秀”节目而声名远播,人送外号“达人张”。 “达人张”可是见过大台面的,对父亲的“草台班子”根本不屑一顾,他直言拒绝了父亲。但父亲效仿刘备“三顾茅庐”,在父亲诚心诚意的感召下,“达人张”终于答应了参加“村晚”演出,但他提出要“演大轴”。
进了腊月, 父亲便开始审査和彩排“村晚”节目,并力求做到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杂技、武术,一个都不能少。父亲还特地去镇上请来职业学校的舞蹈和音乐老师,指导演员排练。 不仅如此,父亲还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 编写了一些乡土小品和相声。 “村晚”在父亲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彩排着。
父亲说,他想把“村晚”打造成一台本乡本土、 原汁原味的, 充满欢声笑语的、展现新时代农村精神的文化大戏。村民们现在日子越过越好, 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高了,只要村民们喜欢,他想年年都办“村晚”。
父亲办“村晚”已经有五届了,每一届都受到村民们的欢迎。每到秋收后,父亲就开始为“村晚”做准备,组织村子里那些心灵手巧的大姑娘、 小媳妇们自制道具,组织村子里的青壮男子搭建舞台,自己还亲自撰写快板、相声等脚本。父亲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再也没有刚退休时的空虚和无聊了。
父亲办的“村晚”也为农村培育出了一批批的文艺人才,一些在“村晚”崭露头角的乡村艺人, 开始满怀信心地进军更大的艺术舞台,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二人转艺人郭小宝、 王新双连续三年参加父亲的“村晚”后信心满满,前年报名参加了省电视台的二人转大赛, 并获得了最佳人气奖。农村青年歌手韩怡晴,去年报名参加了网络歌手大奖赛, 并夺得了十佳网络歌手奖。
自从有了“村晚”,村子里喝酒赌博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闹家庭纠纷的人家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正在排练的演员和围在一起为节目出谋划策的村民。 村民以自己的故事和作品搬上“村晚”为荣,形成了人人向上的好风气。 潜移默化中,乡村风气焕然一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