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80|回复: 0

战疫,党员冲锋在前

发表于 2020-7-1 09:05: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日报

  疫情突至,党员冲锋在前。

  连日来,本市医疗机构在保证日常诊疗的基础上,派出精锐力量,支援各核酸采集点;医院实验室里,核酸检测工作更是24小时不停歇……夜以继日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中,很多是党员,工作辛苦,他们咬牙坚持,在他们看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说:“我是党员,理应冲锋在前!”

  “刚接上级通知,定于6月27日早上8时于医院东楼一层报告厅集合,9时到采集点开始工作。一共三个采集点,咱们六队要分三个组开展工作,请准时集合,谢谢大家,收到请回复!”

  6月27日凌晨1时10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刘晶,在咽拭子采集六队微信群里发了一条通知,她是队长。凌晨2时31分,她再次在群里发了分组情况表。没睡几个小时,她就赶往医院。清晨8时,所有队员按时赶到,没有一个人迟到,也没有一个人缺席。

  队里的党员不仅有刘晶,还有医院副院长谢春娥、护理部护士长胡海荣,她们带领三个小组前往大红门、石榴园和方庄采集点。这天来采样的居民大多是此前去过新发地市场且居家隔离期满进行二次采集检测的人员。

  到达大红门采集点后,谢春娥迅速根据现场情况安排人员,她也跟队员们轮换着为居民采集咽拭子。为提高工作效率,大家一台一人,这意味着,每位医护人员要独自完成信息核对、样本采集、消毒等全套操作。

  工作间隙,一位细心的队员发现,谢春娥每为一名居民采集完咽拭子后,总会用手支撑下腰部。一问才知道,前一天,谢春娥不小心扭伤了腰,但她还是坚持参加采样任务,“我是党员,这个时候怎么能退?”

  队里年龄最大的谢培凤也是党员,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她还随时“盯”紧战友们做好防护,并主动为年轻队员分担工作。

  不仅仅是东方医院。

  在全市各个采集点,从清晨到夜晚、从正午到凌晨,来自各个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们,不辞辛苦,连续奋战,为阻断疫情传播贡献着力量。

  昨天,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秦娜发了一条朋友圈:“小汤山、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核酸检测采集点,打卡每一个防疫岗位。”这位曾支援过小汤山医院的医生说:“作为党员,我理应冲在前面,能为抗疫出一份力,很光荣。”

  除了忙碌的采样人员,在人们视线的背后,在一间间实验室里,还有一支队伍在争分夺秒地奋战。

  接到核酸检测任务后,首都儿科研究所迅速增开P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端午节当天,首儿所医护人员7个小时共采集11450人次检测样本,随后,这些样本被分批送往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首儿所病毒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孙宇和另外4名检测人员,“歇人不歇机器”,24小时运转。其实,自从年初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孙宇就一直坚守岗位,从春节到现在几乎没歇过。她没有怨言,她说:“因为我是党员。”

  实验室里,检测人员穿着三级防护服,坐着一动不动就能捂出一身汗,更何况还要精神高度集中地相互配合检测操作。孙宇他们咬牙坚持着,将近21个小时,顺利完成了11450人次样本的检测。

  虽然辛苦,但孙宇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们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把阳性‘揪’出来,把阴性‘排’出去。虽然不知道这场战疫还要打多久,但我会一直战斗到胜利!”(记者 刘欢 通讯员 闫妍 池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