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8|回复: 0

文创需要踏实的心境(新语)

发表于 2020-7-2 06:56: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张子晗
深耕文化内涵,用开放而审慎的态度迎接每一次创新,才能不辜负每一颗热爱文化的心

如今,文创行业发展势头正盛。

有数据显示,2019年博物馆文创市场整体规模比2017年增长3倍。不仅文博机构纷纷推出各自的文创衍生品,许多企业也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商品中,提升文化“附加值”。越来越丰富的文创产品,日渐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今年端午节期间,精美的香囊,融合端午元素的饰品、书签等,都因其“走心”设计而广受欢迎。

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不走心”的文创产品来蹭热度,甚至连养生粥、体检套餐等也借势贴端午的标签,难免有混搭违和之感。另外,文创“滥用”的倾向也值得警惕:把文化简单地“外化”成包装图案,把创意“臆想”为跨界搭车……凡此种种,恰恰是因为偏离了“文创”的内涵。

顾名思义,文创当以文化为先。

成功的文化创意项目,有赖于独特的文化和符号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深入联结。我国有海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文创产品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创意来源。而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这些文化资源,充分提炼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做好文创的前提与根基。对于提供文化资源的文博机构而言,在与企业推出联名文创时,要力求相互契合、深度融合,经营好自身文化资源,不被随意贴牌滥用。更重要的是,文博机构应当克服广撒网式的粗放授权,完善自身授权机制、理顺内部管理,对蹭热点、涉嫌侵权等行为,更要拿起法律武器,坚决捍卫权益。

文创还需创意点睛。

在竞争激烈的文创行业,创意是区分产品高下的关键一环:是把文化元素简单贴在商品上快速变现,还是精耕细作、潜心创作,让文化自然地融入生活。创新是艰难的,创新也回报丰厚。对于后者,商业价值和市场口碑会给出肯定。比如,在技术呈现上,手机扫一扫《天工开物》AR长卷,18项传统制造工艺就“跃然掌上”;在设计转化上,中国美术馆向网友征集以“齐白石的虾”为创作元素的作品,既提高了受众参与度,也让产品设计更接地气。

留住文化味道,才能实现跳出传统样式的优质创新;文化与创意的深入融合,才是优势互补的跨界合作。文创行业跑得越快,从业者就越要保持踏实务实、从容不迫的心境,越要鼓足挖深做透的心劲,让文创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传承。

深耕文化内涵,用开放而审慎的态度迎接每一次创新,才能不辜负每一颗热爱文化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