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3|回复: 0

从文房供石中探一方天地

发表于 2020-7-2 18:37: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 乐梦融)陈列于书房雅阁的文房供石为历代文人所青睐,是博大精深的赏石文化中的经典与精华。上海博物馆今天起至6月28日举办“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70多件展品大部分来自著名赏石收藏家、旅美华人胡可敏女士的收藏,这次展览是向她的捐赠义举致敬,也是疫情暴发以来上博开幕的首个特展。
  “供石”者,清供之石也,其名大约来自于苏轼诗文中的“石供”一语(如“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说文》说“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陈设,一个是“供给”。这两个意思,一个说形式,一个指内涵,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一开始都和祭祀活动有关。至于文人在书斋中陈设的石头,其所供养的是一颗熔铸万象的文心。
  胡可敏长期致力于古典文房供石的收藏、研究与宣传,对中国赏石文化在当代西方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8年,胡可敏女士慨然决定从其收藏中挑选精品捐赠上海博物馆,以支持上海博物馆在中国传统文人艺术方面的研究与展示。胡可敏女士受父亲胡兆康先生的影响,对崇尚自然、饱含东方哲理的供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许多朋友的帮助下,她在世界各地收藏了一些中国古石,其中包括2007年获藏的据传为汉代之物的“昆明石”。她了解到中国目前存世的古石并不多,所以一直想把这些古石留在中国,最终将“昆明石”等70余件古石与仿石清供捐赠上博。胡可敏女士捐赠的这批文房供石以传世古石为主,不仅有灵璧、太湖、昆山、英德等经典石种,也包括多种地方石种和陶、铜、玉、木等其他材质的仿石清供,一些供石上还有前人题刻,多有原配或旧配座架,极富研究和鉴赏价值。
  上海博物馆一直有收藏和宣传文房供石的传统,上博收藏的一方清高凤翰铭“小方壶”供石此次也在展览中展出,正是这方供石促成胡可敏下定了捐赠上博的决心。“小方壶”供石是由收藏家、上海市老领导王一平于1998年连同吴湖帆为供石所绘配画《宋坑小方壶石图轴》一同捐赠给上博的。“宋坑小方壶”出于东海水中,又称“崂山海底玉”,通体黝黑泛绿,造型有致,为高凤翰旧物,近代经钱镜塘、王一平递藏,石上和底座分别有高凤翰、吴湖帆题铭。
  此次上博除展出捐赠供石及旧藏“小方壶”供石外,另遴选出与赏石主题相关的馆藏绘画5件,包括陈洪绶、蓝瑛、恽寿平、吴湖帆等历代名家的画石真迹,以供石着手切入,将宋代文人的古老雅趣在当代进行重新解读,探讨中国艺术的精神内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