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07|回复: 0

多给考生和家长普及高考防骗知识

发表于 2020-7-6 21:56: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考真题,先付订金违约退款”“内部指标保进一本”……每年高考前后,网上总会有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7月4日公布了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网民也不信谣、不传谣。(7月5日《北京青年报》)

  每年高考前后,都是骗子们最活跃的时期,也是考生和家长最容易上当受骗的时候。根据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的提醒,高考期间常见骗术有4种: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骗取钱财或套取信息;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声称可以弄到“内部指标”,收取高额“定向费”;虚构××考生准考证丢失等信息,骗取网民同情,使其掉入吸费陷阱;发布“高考乱判卷”谣言博取关注,挫伤考生及家长对高考公平乃至人生理想的期待,进而达到实施各种诈骗的目的。

  从历年来的情况看,虽然教育部门和媒体等多有提醒,但仍有一些考生和家长中招,导致钱财被骗,甚至因此走上绝路。骗术多种多样,骗局五花八门,但纵观这些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信息不对称。骗子声称的这些信息,并非公开信息,既在政府和学校的官网查不到,又没有教育部门的证明,这些“内部消息”“内部指标”等大都涉嫌违法。由于部分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加上一些地方高招信息不透明,客观上为诈骗留下了空间。

  近年来,为应对高考诈骗,有关方面进行了努力。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严厉打击各类招生诈骗和弄虚作假行为,并在相关网站公布了没有资质的“野鸡学校”及防骗指南等;一些高校则通过加强招生网站建设、设立招生咨询点等,引导考生及家长了解高考相关信息。这些做法值得点赞,更值得借鉴和拓展。避免考生和家长受骗,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让公众更多了解有关高考动态、最新政策和各种防骗策略。

  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应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有关确保高考公平的政策法规,引导考生和家长破除投机取巧心态;招生部门和学校除了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相关翔实信息外,还应及时传授志愿填报的方法,并提醒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咨询服务行业要擦亮眼睛;电信运营商、警方、社区等应及时编发防骗信息、防骗资料等,建立起全民防骗的格局。同时,加强对网站和各种平台的管控过滤,畅通各种投诉举报渠道,让执法部门实施精准打击,或对苗头性线索露头就打,并保持高压态势。如此,骗子要想算计考生和家长就没那么容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