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岁月流逝,时光追随着星月,很快而又很慢,最长而又最短。在漫漫的数十年里,看不到他的身影,也听不到他的脚步声,但他的言谈话语萦绕在耳边,和蔼可亲的笑貌浮现在眼前,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中。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是我儿时心中最崇拜的英雄,在很小的时侯,妈妈就经常给我们弟兄讲他的故事,所以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影响,他就是我尊敬的长辈,慈爱的姨父。他是共和国的功臣,是名留千古的人民英雄,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我的姨父出生在甘肃庆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七岁多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他在放牛时偶遇红军,给部队带路,从此成为了一名军人,成了一名红军小战士。在部队首长的关怀与战友们的关爱中,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他慢慢地长大。渐渐地懂得了红军是为了穷苦老百姓不再受欺负,能够让穷人不饿肚子而打仗,让穷苦的人真正站起来,当家做主,为了天下的穷人而打仗,为了建立一个不受外国侵略、欺负的新中国而打仗。他在大大小小的数百次战斗中,浴血沙场,历险无数,成长在行军打仗的漫漫岁月路上。由一名放牛娃,红小鬼,成长为一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成长为一名红军部队优秀的特务连连长,英勇善战,优秀的红军团职指挥员。
在妈妈讲的故事中,有一个小故事,我长大后与姨父的接触与交谈中,更详细地印证了当时的情景。在当特务连连长时的一次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伤亡很大,在撤退时,警卫员身负重伤,他将警卫员背在身上,与两名战士沿着一条长满杂草树木的山沟跑去。敌人在后面追击,他与战友非常艰难地逃脱了敌人的追击,到了安全地段后,发现警卫员已经牺牲在了他的背上。含泪掩埋好警卫员后,他立即率领战友去追寻他的部队。他最痛心的是,像亲兄弟一样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在战场上,牺牲在尘土飞扬的行军路上。每当说到牺牲了的战友们,总能看到他眼中思念战友的泪水。在严寒的季节行军打仗,经常赤脚淌在刺骨冷的冰茬水中,在黑暗寒冷的山洞中,吃树叶,山中的野果,草根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长期的战斗中,战争留在姨父身上的枪伤与弹片伤痕有很多处,他的两条腿上静脉曲张,血管凸起非常严重。为了祖国的早日解放,转战在各个战场,在部队转移中突发的遭遇战,被敌人包围时的突击战,坚守阵地的阻击战。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冒着枪林弹雨,突然出现敌人的阵地上,把敌人打的措手不及,他带领的特务连,经常是部队的先遣队,潜伏于敌人的前沿阵地,穿插在崎岖而险恶的境地,摸清地形,了解敌情,战斗开始时就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在敌人的阵地上。久经磨砺,功勋卓著。他因擅打硬仗恶仗,战功赫赫,在红军部队中闻名遐迩。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是中国革命的见证人,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建立伟大的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的姨父因心力交瘁,身体状况愈来愈差,需要得到调整和休养,他就向部队提出了转业申请,一位在战场上驰骋风云的老红军战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培养他成长的部队。在建国初期,全国各地都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姨父就将他转业时国家发放的安家费,创办了甘肃省兰州市第一家小型的木器加工厂,安置了一些无生活依靠的城市贫困人员。在艰苦的环境里,拖着伤病虚弱的身体,顽强拼命地工作,将一个小厂变大做强。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组织上先后调任他在几个部门与单位任职,享受正厅(局)级待遇。
每次到兰州去看望我的姨父,当走到小院子门口时,第一眼就会看到他高大的身躯,笑盈盈地站在院中迎接你,是那么的亲切与温暖。有时也会来到定西,去李家堡乡下,看望我的几位舅舅,我们城里的外甥骑着自行车,陪同他一起去。我记得有一件影响非常深刻的小故事,有一次我们从乡下往城里返回的途中,在一个叫马家铺的地方,路旁边的一个大坑里,发现有几只松鼠。我们支好自行车,就跳到坑里去捉松鼠,没有想到,我的姨父也下来帮着一起捉,张开双臂帮着堵,忙着捉,像个小孩子那样的认真,那么的天真与可爱。
他是一位非常慈祥善良的长者,他以高尚的品德与人格魅力,感染影响着几代人,羸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他像一座巍巍大山,有着博大的胸怀,像黑夜中的一座航海灯塔,指引着从黑暗走向光明。由于战争时期的创伤,他的身体遍布伤痛。于一九八五年六月三日悄然离去,享年六十二岁,让人感到痛心与茫然,他伟大的灵魂就像高耸的山峰,他伟大的品格与心魂有如崇山峻岭,他像天上的月亮,也像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每当思念他的时侯,我会深情地仰望着浩瀚深邃的夜空,努力地在寻找那颗最亮的星星。
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一道道柔和的光束,静静地照在长眠于烈士陵园中,一位老红军的墓碑上。
来源 现代作家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