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9|回复: 0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人力资本发展与政策体系建构

发表于 2020-7-7 10:06: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银平均新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人力资本发展与政策体系建构》已于2019年1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不足,成为影响他们就业、生活、市民化以及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巨大掣肘。本书从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以及社会治理理论视角,探讨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重点围绕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的因素、相关变量卡方检验与双变量统计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现状、问题和成因。






前言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是我国非常紧迫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17)、李克强总理(2019)分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2017)。任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都必须依赖于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生产者和劳动力。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主体,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开始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折射出农民工人力资本低下、技能缺乏导致的劳动力供求失衡问题,反映的是熟练技工缺乏引发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缺失、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市民化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掣肘。加大对现有和潜在劳动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应当成为我国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该书从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以及社会治理理论视角阐述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和重大战略意义。该书在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从农民工教育培训立法、建立专门国家机构或部门、实施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建立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机制、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服务体系、完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衔接机制、重新定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目标、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真给体系,促进他们的人力资本发展。

该书认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受教育程度低、培训不足、健康状况堪忧和人力资本严重缺失等问题,不只是影响他们自身发展和市民化进程,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障碍,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站在“农民工市民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政策和实际工作。构建和完善由政府、私营部门、高校、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多主体参与共同组成、责任共担、协同共治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福利治理体系,建成以政府和企业作为主体、市场组织作为补充、社区作为依托、民间社会作为辅助、家庭作为归宿、专业团体作为服务主力的多主体参与、相互补充的农民工教育培训服务网络,是我国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满足他们市民化发展需要,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强国战略实现的不二之选。





目录




序 为了国家和个人未来的持续发展
摘要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回顾与梳理
2.3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2.4 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策文本梳理
2.5 文献评价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3.2 农民工总体规模、研究数据和样本情况介绍
3.3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供给与培训状况
3.4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假设检验与双变量统计分析
3.5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高级回归分析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实践、问题与成因分析
4.1 国内外移民(农民工)教育培训实践与反思
4.2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
4.3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成因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构建
5.1 构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的必要性
5.2 各国农民工教育培训经验
5.3 构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的对策思考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个案编码
附录三 调查问卷
附录四 国家有关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法律政策汇编
专家推荐意见
后记







后记


传统产业升级依赖于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主体。加大对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现有和潜在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我国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本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和问题,揭示了他们人力资本缺失的政策体制性原因。认为,从农民工教育培训立法、建立专门国家机构、实施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建立跨部门跨机构合作机制、强化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服务体系、完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衔接机制、创新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目标、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建设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建构由政府、企业、高校、非营利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共担责任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与服务网络,是提升他们人力资本、满足市民化需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的不二之选。





作者简介




银平均,男,1970年生。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州立大学Fullerton分校访问学者,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民政行指委社会工作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社会工作学会会员,江西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西省社会工作协会专家会员,上海青翼高校社工实习高级顾问,国际期刊Journalof Applied Gerontology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反贫困、老年社会福利、人口流动与农民工等研究。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际横向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等课题1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民政部、省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等15项。出版著作2部:《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2008)、《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人力资本发展与政策体系建构》(2019);参编国家规划教材一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2006,2013)。在SCI检索刊物“Journalof Community Health”、《思想战线》、《江西社会科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3篇,含国际权威SSCI论文1篇,CSSCI论文7篇。其中,《布迪厄实践理论:从理论综合到经验研究》(《思想战线》2004年第6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摘,被下载1571次,他引33次;《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被下载1775次,他引87次;《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被下载3886次,他引53次;《社会治理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福利体系建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





专家推荐意见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主体和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主体,他们的人力资本低下、技能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他们发展、市民化进程和我国产业升级的重大制约因素。近年来,上述问题已经引起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并出版和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人力资本发展与政策体系建构》一书,即系银平均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本书基于大量的文献和实证调查资料分析了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培训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以及社会治理理论视角,探讨了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作者提出,加大对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现有和潜在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提升新生代人力资本,是我国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如何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和服务网络提出了对策建议,使得本书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本研究成果反映出作者踏实、严谨的治学研究风气,是一本可供社会科学界从事相关研究、学习的工作者参考的读物。——周晓虹(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8月31日



近年来,民工荒问题愈演愈烈,在凸显我国熟练技工严重短缺问题的同时,也折射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及综合技能的不足。由此,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综合技能便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作者基于翔实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成就、问题及其成因,并试图探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的建构路径,具有较强的政策价值,亦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和阅读。——田毅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教指委委员、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吉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8月19日



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必然是以人为核心主体,以人为根本目的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正是这一发展伦理的重要现实体现。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民工群体的内部构成出现了代际更替,这一群体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也从基础性的生存权问题演变为更高层次的发展权问题,后者对于农民工乃至整个劳动力阶层和社会整体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这一转型背景使该著作在当下农民工问题的讨论当中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书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与教育福利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令人更加确信,只有将人的发展需求带入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的关怀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包容、共享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叶敬忠(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委员、国际农政研究会(ICAS)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7月24日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下农民工的主体是我国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够、培训欠缺和人力资本不足等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书作者基于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资料,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现状、职业培训成就与经验,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体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资政价值,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理论价值。——李迎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6月24日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他们融入不了城市的尴尬,既有传统制度上的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农民工缺乏融入性教育,且在继续教育(培训)中被边缘化。而农民工教育是实现我国城市化的重中之重。本书作者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问题和成因,基于对大量的文献和实际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民工教育培训立法、建立专门国家机构或部门、实施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建立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机制、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服务体系、完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衔接机制、重新定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目标、创新培训内容到培训手段、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政策意义。该书是一本对农民工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实际工作部门工作者值得一读的参考读物。——谢建社(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7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