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作者:特约记者 董晓燕 通讯员 柯祖恩
7月6日凌晨6点,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塔来乌素嘎查靖45-24H2井,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川庆钻探50624钻井队成本核算员郭文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在井场转悠。
作为队上的“铁算盘”,他每天都在琢磨如何算好账,打出效益井。就像这一次,离完钻还有60米,只听见井上机器“呼呼”响,却看不到一点进尺,这可急坏了他。于是跑到钻井工程房,核对当前井深、地层、钻压及钻时情况。从技术员严乐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上一个单根还是18分钟每米,到了这一根却变成了25分钟,尤其最近打的两米,直接变成1小时。
郭文强敲开了队长赵卫东的房门:“马上要完钻,知道大家都想用这套钻具组合完井。但这样‘软磨硬泡’,可能更费时,柴油、化工及小料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而且井下安全无法保证。”曾经干过3年随钻测量工的郭文强,他的话和赵卫东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起钻作业完成后,技术员严乐看着眼前的钻头,倒吸一口凉气。“钻头磨损严重,真要打下去,不仅坚持不到顺利完钻,万一酿成井下事故,我这个技术员真成了罪魁祸首。”完钻后,一串串数字算下来,起钻后的整体时效比原钻具组合钻进要节省21个小时,成本节余上万元。
像这样的账,郭文强每天都在算。每口井单井定额下来之后,他和队上干部骨干一起,开始做单井预算,将成本管控分解到岗位。单井油料用量由司机长全面负责,钻井泵配件、一般易损件更换由大班司钻把关,并由副队长签字确认。同时制定出各岗位单井成本超支红线和降控目标,真正把成本责任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
会拨“算盘”的郭文强,一旦算出工作时间与成本预算有偏差时,也会给大家泼“冷水”。“现场的封井器固定螺杆丝扣不清洁,安装费时费力,一根固定螺杆浪费5分钟,4道法兰就是3个小时。而试压不成功,又浪费3个小时。”郭文强介绍,一边是无效作业,一边是动力设备连续工作,损失的是成本。被郭文强一个个“算盘子”击中后,这个队在考核中引用一次性试压成功“结果性”指标,在今年的4次试压作业中,全部一次性成功。
该队施工今年第一口井时,进度才到三分之一,成本消耗却已接近一半。郭文强认真核算后,第一时间给队长挂出“警示牌”,并调整施工方案。在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今年第一轮结算中,该队成本节约排名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