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1 23:16:32
|
查看全部
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金,唤醒沉睡的资源
“竹林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望着漫山的竹子,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镇横溪坞村党支部书记裘松伟高兴地说,上半年,村里共卖了约600万斤毛竹,村民分红同比增加了20%。
横溪坞村有7000多亩竹林,2015年,毛竹收购价格走低,村里因势利导,将村民的竹林经营权折价入股,组建了毛竹经营合作社。根据毛竹的数量、市场价、砍伐价等数据,由社员共同确定每户持股比例,按股分红。
股权量化到户,农民分享集体资产经营收益。“过去就在山上砍毛竹,一年也没多少收入。现在入股后,每年不但有分红,还可以放手去打工。”村民王昌跃尝到了甜头,去年分红8500元,在村里的茶场务工挣了5万多元。
一排排太阳能杀虫灯、数千米沟渠纵横、阳光下发亮的钢架大棚……杭州临安区板桥镇锦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农户手里流转121亩土地,通过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3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
在临安区,农户、农企等主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流转经营权证为凭证,可以到信用社办理抵押贷款,农村土地实现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金的转变。
目前,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农民收入中整体占比不大,但潜力不小。农业农村部调查显示,全国农村集体账面资产总额6.5万亿元,集体资源性资产总面积65.5亿亩。张红宇表示,经营好集体资产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据介绍,自全国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已有超过36万个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年改革试点将在31个省份全面推开。
如何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鼓起农民的腰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没想到,老房子也能变钱!”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新塘村村民徐德良说,他的周边10个行政村的村民参与了镇上的宅基地权益化项目,村民的空置农房由镇里成立的公司运营,村民每年的保底收益率达5.5%。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政策,用活用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乡村产业;同时,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村住房,探索分类灵活供地办法,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