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5 07:29:54
|
查看全部
读懂深意
精准扶贫传递乡村建设“接力棒”
精准扶贫展现出时代新风貌,既体现为农村建设新风貌,也表现为干部队伍作风的新风貌。在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上下接力,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乡村建设发展风貌和干部队伍作风风貌焕然一新,精准扶贫确有深意。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直过民族”、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交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更好的日子会越来越近。
脱贫攻坚工作完成之后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乡村振兴,脱贫先行。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首尾相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条件、重要基础和坚强保障。
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忠双表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科学认识二者相辅相承的关系,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实现组织保障的有效衔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实现工作机制的有效衔接;发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源泉。
如果说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那么精准扶贫则在实战中检验着干部队伍作风。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德胜村第一书记苏会彬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说,“我们的目标是‘不脱贫、不脱钩’”。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不脱贫、不脱钩”承诺的背后是第一书记群体真正将自己扎根基层,在扑下身沉下去中解民情知民意,同群众一起干。他们的工作成效成为了能否传递好乡村建设“接力棒”的关键。
精准扶贫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而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
郑敬斌认为,通过实施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等制度安排,促使基层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基层前线,切实帮助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不仅助力贫困地区改变贫困现状,也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工作者的组织动员能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当此攻坚拔寨冲刺之时,更应咬定青山不放松,尽锐出战,合力攻坚。面对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需继续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定能走稳走好“最后一公里”脱贫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