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5 20:37:36
|
查看全部
三、 “共同参与”式
共同参与式绩效考核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见,这些组织的显著特征是崇尚团队精神,公司变革动力不足,公司领导往往从稳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不愿冒太大风险。“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宽泛,缺少定量硬性指标,这给考核者留出了很大余地;二是崇尚360度考核,上级、下级、平级和自我都要进行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往往占有比较大的权重;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发放联系不紧密,绩效考核工作不会受到大家的极力抵制。表1-8是某国有房地产公司对部门中层领导的考核表。
“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对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团队精神的养成,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以维系组织稳定的协作关系,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督促个人完成各自任务,以便完成团队的整体工作。在以绩效提升为主要目标、团队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组织中,是适用的。但这种绩效管理有其适用范围,如果采用不当会带来严重负面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部分考核指标不需要过多的考核信息,一般被考核者根据自己的印象就能打分,考核随意性较大,人情分现象严重,容易出现“有意识的误差”和“无意识的误差”。
第二、在自我评价占有太大份量的情况下,由人的本性决定,在涉及个人利益关系时,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可能公正、客观,“吃亏”的往往是“实在人”。
第三、这种评价一般与薪酬联系不太紧密,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
第四、表面的和谐氛围,实则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这对创新要求高的组织是非常致命的。往往最终结果是,最有思想、最有潜力的员工要么被迫离开组织,要么被组织同化而不再富有创造力。
四、 “自我管理”式
自我管理式绩效考核
“自我管理”式是世界一流企业推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假设坚持“Y”理论:认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自我管理”式的显著特征是:通过制定激励性目标,让员工自己为目标的达成负责;上级赋予下属足够的权利,一般很少干预下属工作;很少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大都注重最终结果;崇尚“能者多劳”的思想,充分重视对人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结果除了与薪酬挂钩外,还决定着员工的岗位升迁或降职。
“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激励效应较强,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能激发有关人员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目标,对提高公司效益是有好处的。但这种模式应注意适用条件,如果适用条件不具备,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和后果,不能保证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有如下特点:
第一、由于“自我管理”推崇的是“Y”理论人性假设,在中国目前社会发展水平情况下,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期望员工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个人目标有时是不现实的。有的员工自制能力差,不能有效约束自己,如果不实行严格管理将不能达成其个人目标。
第二、“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缺乏过程控制环节,对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和危险,等发现问题时可能已经太迟而没有挽回余地了,因此可能会给组织带来较大损失。
第三、绩效辅导实施环节工作比较薄弱,上级领导往往不能及时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辅导,也不能及时给予下属资源上的支持,因此绩效管理提升空间有限。
第四、被考核者通常小集体意识严重,不能站在公司的全局角度看问题,被考核者绩效目标与组织目标往往不一致,不能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