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5 21:48:54
|
查看全部
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的理论逻辑
从一定意义上看,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性,其理论逻辑的基础就在于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主心骨;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引领,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力量之源。只有明确并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坚持两者相统一基于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绝大多数”的庄重宣示,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阶级局限,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具有与生俱来的鲜明的人民性。这决定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做人民之所盼,能够时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坚持两者相统一源于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走过再长的路,走到再远的未来,“人民”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辞典中永恒的关键词。同时,实现人民的利益,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坚持两者相统一归于人民利益的时代彰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要由代表其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来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主席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要实现这一切,须臾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有了执政兴国的牢固根基,就有了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得到党的正确领导,就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就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