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如何实现聘期满后的有序流动,既是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中组部李源潮部长为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指出了“五条路”。走好这“五条路”,必须把大学生“村官”始终置于组织视野范围,强化培养措施,搭建发展平台,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成长成才,确保每条路都走得通、走得顺。
注重在思想上“引”。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就入农门缺乏实践经历,面对农村艰苦环境心理落差较大,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村官”工作,存在下乡镀金、临时就业、享受加分政策的“活思想”,出现等靠政策不想干、眼高手低不会干、身在异乡不敢干的现象,这种“被动”思想与中央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初衷相违背,不利于村官安心基层锻炼成长。对此,县(市)级组织部门领导、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要与大学生“村官”定期谈心交流,特别在他们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情绪发生波折时要坚持“第一时间”谈心谈话,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克服浮躁心态,切实在思想上“到位”。要通过举办大学生“村官”QQ群、开设网络博客,拉近思想距离,搭建学习平台,在同龄人中树立赶、帮、超意识,坚定扎根农村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优秀“村官”讲创业、召开“村官”工作成果现场会、邀请村干部作事迹报告,引导大学生 “村官”树立“村官即是就业”的思想,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全身心融入农村,在基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注重在管理上 “考”。推行工作实绩考核,是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保证。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村干部考核范围,实行单独考核,综合衡量,彻底打破满年限即可享受同等加分待遇的架构,建立起以事定考、以考定绩、以绩定“前程”的考核管理机制。要科学设置考核内容,突出考核大学生“村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中心工作、化解矛盾纠纷以及群众综合评价等方面内容,力求“考出”综合能力素质和适应农村工作情况。要灵活选择考核方式,考核要由县级组织部门牵头,乡镇和村庄共同参与,采取即时评价、现场评议、网络投票、走访征询、民意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记入“村宦”实绩档案。要严格运用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等不同等次,分别量化赋分,对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在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和事业单位招聘时享受不同加分政策;对主观不努力、工作不安心、考核不称职的可予以解聘;对性格不适合、专业不对路、农村工作不适应的可鼓励其另行择业,并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
注重在使用上“选”。大学生“村官”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是建设新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进行培养,与村干部同样承担村庄某方面工作,明确岗位,磕兑责任,在参与村庄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乡镇机关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要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交任务,压担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为他们成长发展打好基础。要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对适应基层快、带富能力强、自愿扎根农村的,及时补选为村“两委”成员;对表现特别优秀、群众认可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其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更大空间。要建立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党政领导后备干部的选拔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公开考选等方式,将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发展潜力大的“村官”选拔担任镇机关中层干部,为他们“往上走”搭建平台、疏通道路。
注重在创业上“扶”。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渠道创业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服务农民和自主创业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对任职期满且农村工作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鼓励其继续在村庄工作,对确有自主创业意愿的,组织部门要引导推荐择业,为其创业创造条件。要在政策上扶。要将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盘规划.尽快出台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使他们能够享受扶持大学生创业和支持农民致富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享受费用减免。要在项目上扶。县(市)级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要积极帮助大学生“村官”搞好创业项目设计,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把关指导,积极协调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为创业项目实施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及时设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