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4|回复: 0

“柔性延迟退休” 留人才还是缓社保压力?

发表于 2010-10-4 20:38: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上海10月2日专电 10月1日,上海正式启动试行《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简称《试行意见》)。此举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这一具有探索性政策的出台,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缘何启动?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城市,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居首位,探索延迟申领养老金迫在眉睫。目前,上海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4.39岁,提高到2009年的81.73岁。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计划生育、户籍政策的影响,上海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在职缴费人数增长缓慢,而养老人员迅速增加。

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决定了上海的制度覆盖面较广。有关资料显示,截至“十一五”末,参加养老基金保险制度的人已经占应保人数的98%。上海现在领取养老金的人群当中,90岁以上的超过5万人,80岁以上的有40万人。

据相关人士分析,国外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平衡基金的重要措施。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到1999年世界上165个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地区),50周岁退休的只有9个,目前国际上女性退休年龄一般都在60周岁以上。而我国退休年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职工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调查显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月养老金水平在1900元以上,目前国家基本养老金支付水平为1200元。

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三大效应”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上海市公布的《试行意见》规定,符合条件的人员,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对此,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说,出台这个试行意见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举例说,以女性退休年龄55周岁为例,16岁初中毕业参加工作时间约为39年,23岁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时间约为32年,28岁博士生毕业工作时间约为28年。受教育程度越高,服务社会时间越短。因此,允许各类人才延迟申领养老金并继续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柔性原则”是此次公布的《试行意见》的另一大亮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柔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不同群体的不同想法,增加了人们的选择权。鲍淡如解读说,“柔性”的做法符合了不同层次、不同状况人群的各种需求,让符合法定退休年龄且希望按时退休的人退休,那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希望继续工作的人群,可以延迟领取养老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从目前来看,硬性推行延迟政策对于人力资本比较低、就业风险比较大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人力资本比较高的人,过早退休也是一种浪费。柔性原则很好地考虑到了这两个群体的需求,增加了不同群体的选择权。 

此外,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鲍淡如分析指出,虽然基础养老金、账户养老金等的计算比较复杂,但国家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已经明确了“越晚申领养老金越多、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越多、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的基本原则。因此,延迟申领养老金对个人来讲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水平。

实施仍需关注“三大问题”

此举在社会上引发了有关“延迟退休年龄”话题的热议,并形成拥护和反对两大观点。拥护者认为,对于某些技术类或专业管理层人士来说,“姜越老越辣”。例如医生,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但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要达到专家教授的学术和临床水平,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实践和积累,而这时,退休往往也如期而至。

反对者认为,老员工不退,新人没有岗位。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的岗位数额必然会缩水。

作为探索性的试行意见,有关专家认为,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关注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延迟申领养老金是否会增加就业市场压力?对此,鲍淡如回应说,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人才作用发挥得好,可能会派生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目前社会上也存在许多成本较低的回聘等隐形就业,这对就业的损害程度更大。相比而言,延迟申领养老金对就业结构更加有利。 

二是,需防范企业滥用操作权。针对此担忧,鲍淡如表示,是否延迟申领养老金由企业和个人决定,并没有打破企业原有用人自主权的格局。《试行意见》对于所有企业均适用,不问所有制,不问规模大小,按照各自的决策程序决定,决定后到上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即可。

三是,需及时做好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新政策的出台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也不乏一些误解。”吕学静表示,“相关部门需注意及时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以消除民众误解,使政策更加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