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工网 
    近年来,国网福建泉州供电公司依托“创客联盟+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培训、“五小”创新等活动,让劳模、工匠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攻坚克难的“引航员”。
泉州供电公司以创新成果孵化基地为创新载体,以基层班组一线职工为创新主体,发挥全省首个“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创客联盟”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持续推进职工创新项目孵化和推广,在生产一线解决难点难题,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加强技术和技能培训,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涌现了一批创新能手,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福忠,省劳模赖小养、王晓峰、柯杰良,国网公司劳模吴志成、张国灿,泉州工匠黄初指、林添进……
截至目前,泉州供电公司“劳模人才池”中的劳模、工匠数量达191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福忠带领团队创新攻坚。 健全创新机制,搭建劳模创新领航平台
公司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专业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组织体系,通过整合资源,改变劳模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市县一体、项目推动、学科交叉、专业联合、新老搭档”的创新工作机制,在项目立项、经费支持、成果申报、应用推广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支持和保障。打造覆盖全面的“创客联盟+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群众性创新产业链和机制链,建立职工创新孵化基地劳模传帮带模式。
建立“创客联盟·泉州站”。在省公司“创客联盟”的基础上,为职工创客提供一个跨单位、跨专业联合创新的平台。创客联盟共分3个层级:全国劳模张志祥领衔的联盟工作站,市县公司16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及数以百计的班组工匠坊、创新角、创新攻坚小组和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小组等。为推动创客联盟高效运作,按专业分成4个联合攻关小组,即输变电、营配调、大数据、设备检修小组,分别由吴志成、许福忠、黄初指、王铮4名技术骨干领衔,每个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集体活动。
创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班组“工匠坊”等平台,发掘一批创新型人才和攻关团队。目前,公司共16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本部9个,县公司7个。按照优势互补和专业融合,搭建4个工作小组,开展问题收集、创新点指导策划、项目储备等项目前期攻关工作。
深化“智慧众筹”工程。加大对职工群众性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利用省电力公司智慧众筹WEB平台建立集问题库收集、点子库改进、项目库储备、成果库孵化为一体的“创新智慧库”,实施创新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在坚持核心技术创新的同时,多维度提升产品的实用性。
构建创新文化,为全员创新注入活力源
公司推行“创新+竞赛+比武”工作模式,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与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相结合。通过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全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征集创新、创意成果;举办各类“微创新”、青创赛等,开展群众性创新成果评选,由劳模担任评委。2019年,主办或承办“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刺桐·电网杯”等主题技能竞赛16场,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同时,组织劳模创建培训团队,指导职工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基础上,鼓励支持推选优秀成果,以员工名字命名项目名称,并申请专利,激励员工向劳模看齐。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培育“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创新文化。坚持把“五小”创新工作重点放在岗位一线,以提高创新产品的实用性和使用效率为核心,鼓励职工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技术革新和项目攻关。截至目前,公司有58个项目在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获奖。2019年有8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此外,职工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展会中屡获佳绩,45个创新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
完善师徒传承机制,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依靠孵化基地,组织劳模、工匠和技术专家现场传授理论知识,并组织实干实训,让班组员工动手拆除与安装设备,参与孵化基地与创客联盟的技术创新项目,对各类型设备从材料选型、设计到加工、组装全流程进行体验。同时,定期安排入职3~5年内的青年员工至孵化基地“回炉”锻造。截至2019年,共组织培训4批新员工及青年员工384人(次)。经过孵化基地的锻炼,员工岗位能力从Ⅰ级向Ⅱ、Ⅲ级提升,一大批技术骨干在参加各级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有21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技术能手”和“青年岗位能手”,壮大了创新人才队伍。
打造创新品牌,推广创新成果服务企业发展
公司注重打造劳模主题宣传品牌,建设“劳模赞歌”工程,多角度做好劳模宣传工作,全方位展示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工匠坊的创新经验和成果,凸显平台作用,提升知名度。
创新宣传方式,彰显劳模工匠风采。通过拍摄微电影,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点点滴滴,激励员工学习劳模、奋勇争先。定期举办职工大讲堂、文化讲堂、班组微课堂等活动,邀请劳模工匠分享奋斗故事,让员工近距离感受榜样力量。此外,公司工会于“海丝之光”职工文创广场设置劳模风采长廊,展示劳模典型事迹,在文创广场设置成果展示厅、专利墙等,并定期组织新入职员工参观、学习。
如何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公司注重运用与推广职工创新成果,打通创新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最后一米”。例如,由黄初指领衔研发的《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已生产36套并向市县公司推广;由王铮团队研发的《电能表支架项目》,已实现项目公开销售采购;由吴志成领衔研发的6个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在公司系统内推广。公司8个创新项目入选省电力有限公司2019年第一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孵化推广项目,创新成果培育转化工作经验在《国家电网工作动态》交流。
下一步,泉州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实际和生产需要,注重项目“成果孵化”,通过不断探索提升,创新工作模式,使职工创新成为推进企业蓬勃发展的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