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start]作者曹岫云[align=start]先生年逾七旬,是多家企业的经营者,每年都会与稻盛和夫本人多次面对面交流[align=start]。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他翻译了《活法[align=start]》等稻盛和夫多部著作,以及最近十年来稻盛和夫来华讲演的所有文稿。曹岫云表示,近年来,读阳明心学已在大众中形成热潮,但《传习录[align=start]》等原著不易读。另一边,想通过阅读稻盛和夫著作,汲取人生与经营智慧的读者也很多。《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将稻盛和夫经营事迹及其中贯穿的思想哲学,同阳明心学对照阐释,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阳明心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align=start]的精髓,更好地古为今用。[align=start]经典语言是: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是拿来用的
现在,我们经常把“创新”“创造”挂在嘴上。但什么叫创新?创造发明是什么呢?
 “科学”这个词我们更是频繁使用,但科学是什么?它与创造发明是什么关系?弄懂这些关系,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创造发明。
稻盛先生说:创造发明属于哲学的领域,只有在被证明以后,才成为科学。
此话怎讲?首先,真正的创造发明不是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知识丰富与发明创造是两回事。有时既定的科学知识多了,反而成为框框,束缚人的思想,限制自由想象的空间。没有对现有科学常识的突破,就没有新的发明创造。
同时,发明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灵感闪烁、主观能力活跃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是科学之母。
稻盛先生既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深刻思考事物本质的哲学家。稻盛先生说:“所谓科学,实际上不过是针对物质文明而言的科学。而精神科学,即对于意识和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他又说:“即使已被科学证明的真理,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可能被否定。因此所谓科学,不过是现阶段所认知范围内的事实,它既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实”。
这是何等的真知灼见!
脑科学、心理学是精神科学的重要部分,但它们也只限于对意识的表层,即对感觉、感情、理性的研究。对人的精神意识的本质,对心的本质,也就是对所谓“真我”“良知”的探讨,不在它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而阳明心学,稻盛哲学,就是对人心本质阐述得最透彻的学问。
稻盛的贡献在于把他的“利他”的哲学,也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哲学,在现代商业社会里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