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前种苞谷洋芋,一亩地满打满算也超不过1000块钱的收入,如果把土地拿出来建大棚种香菇,一个占地不到一亩的大棚,一年净利润有2万元,收入是之前的几十倍。”在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员陈孟谈为群众算了一笔经济账。
帮群众算好“经济账”、画好“路线图”,认清本地的资源和优势,鼓励群众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重要课题。
听了陈孟谈算的经济账后,新桥村金建组村民王道菊找到陈孟谈,决定向他的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租用大棚。经过王道菊的精心经营,5个大棚每年可为她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入。
“我收入的增加,得益于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一次次听取讲习,我转变了发展思路,才想到租大棚自己管理。”王道菊说,“与其直接要钱,不如要发展思路。”
“以前,老百姓都守着陈旧观念,觉得土地就该种苞谷洋芋。”谈及过去,赫章县结构乡毛姑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员王朝中摇了摇头,他说,“许多工作得不到推进,就是一些老百姓没有发展思路导致的。通过讲习所讲清思路,工作也好开展了,产业结构也能调整了。”
毕节目前还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级市,有529个贫困村,有92.43万贫困人口,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双重压力,且这些地方大都位置偏僻,远离主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们观念比较落后。
为了开拓边远群众的发展思路,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采取“群众点单、讲习员配菜”的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向群众开展讲习。
11月14日,七星关区田坝桥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收到了群众“怎样养殖黑山羊”的“点单”,于是,该讲习所经过筹备,开展了“王琼讲黑山羊养殖技术”的讲习,获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七星关区八寨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员王涛说:“现在政策好,思路多,如何理清思路,用活用好与当地发展有关的政策至关重要。”田坝桥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员肖庆团也表示:“只有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讲清楚,才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干有激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是要重点向群众宣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脱贫攻坚规划。同时向贫困户讲清楚本地的资源和优势,以及符合他自身情况的脱贫致富的思路、办法,让他们知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群众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讲精神,包括讲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讲自力更生、愚公移山。还要引导群众丢掉“等靠要”的思想,丢掉“比穷不比富”的观念,从而在精神上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创业激情。 (毕节日报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