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 加班时间过长,生活质量低下。根据人民日报2010年6月的一篇报道,“大部分工厂每个月加班超过80个小时,有的甚至上百小时“。 打工者普遍反映工作负担重,不仅造成身体劳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疲累。大部分工友与家庭的分离,加上打工的圈子流动性相当大,很难有亲密的朋友,孤独、劳累,遇到生活中和情感中的问题,也是只能跟数量有限的老乡与同学沟通,但是通常是不知道找谁,更多的是憋在心里面。 这种生活状态很容易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2. 缺乏社会保障,就医住房条件低下。对于我国的两亿五千万农民工来说,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与这“三低”相对应的,则是“三多”--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此外,农民工在就医、住房等方面,也无法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导致数亿农民工生活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缺乏起码的安全感。
3. 农民工下一代也面临教育上的歧视。由于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子女在上学方面也面临社会的隐性歧视。比如说北京这样的繁华大城市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校舍,周边环境以及教学条件却差的很,甚至可以说,连小县城的学校也比不上。农民工辛苦建设城市,自己子女却只能在破烂不堪的校舍里读书,真是对”和谐盛世“的辛辣讽刺。
4. 由于缺乏组织,农民工往往无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指出,调查者曾经以“面对劳动纠纷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的问题访问很多打工者,绝大部分选择放弃,大多数人觉得,“又不是我一个人受到这样的侵害,大家都这样,算了吧,哪里都一样”;还有部分农民工,根本说不清楚,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表现出无知和茫然;明确表示会去相关部门投诉或者走法律途径解决的人一个都没有。很多打工者对工会毫无概念。
总结起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首先要让工农挺起腰杆,成为社会的主人,要让占到中国人口八分之一的农民工进入各级权力机构,进入人大这样的立法机构,要让农民工成立自己的工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包工头侵犯。农民工是建设祖国的主人,主人不应该被当成奴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