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5|回复: 0

小学生“秃然”不好了,别只是感伤吐槽

发表于 2020-8-1 11:23: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封面新闻蒋璟璟

杭州的小晨上六年级,头上却有几块地方光秃秃的没了头发,最终确诊为斑秃。医生介绍,像小晨这样的孩子发病,主要还是因为前段时间应对期末考试,学习压力过大,精神高度集中,而且长期熬夜得不到充足的休息造成的。

12岁的孩子,“秃然”就不好了。这虽是个案,却引发了跨人群、跨年龄的共感。近年来,“脱发梗”从中年群体渐渐蔓延到年轻世代,引发哀嚎一片。而今,竟连小学生们也早早开始斑秃,怎不叫人唏嘘感慨?

当然,若是从整体的统计来看,小学生斑秃的发病率尚且微乎其微。但一线门诊医生的感受是,“最近的斑秃的孩子不少”,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强烈信号。要知道,杭州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大城市,市民的就医意识、医院的诊疗水平,都比许多地方要高不少。当地专业儿童皮肤科监测到的“斑秃低龄化趋势”,是不是在其他城市也大量存在?就此摸底,需要一场严肃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唯有如此,才可真正回答“孩子头发还好吗”的灵魂之问。

相较于备受关注的“个别案例”,那些没有被发现、没有被重视的隐藏病例,更能从宏观上反应儿童群体实际的头发健康状况。过去,我们对于青少年健康的关注,主要就是集中于“近视”“肥胖”“体能差”等有限几个方面,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病例曝出,孩子的头皮健康,理当得到更多重视。按照医生的说法,“学习压力过大,精神高度集中,长期熬夜可能导致斑秃”。那么,面对“秃然”来袭,我们究竟要如何救救孩子呢?

遗憾的是,关于“儿童斑秃”问题的梳理,如今更多集中于医院门诊、临床医学维度的经验化总结,生理学层面细分、规范化的研究尚未开启,社会学层面的田野调查、统计论述也没有正式展开。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问题的全貌无法被完整呈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科学决策”“照方抓药”索性也就无从谈起了。时至今日,“小学生斑秃”是微博热门话题,却不是官方调研、学术研究的课题。这距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不小的距离。

严肃对待“儿童斑秃”,要的不是吐槽和抒情,要的是内心深处的重视,要的是专业化的破题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