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5|回复: 0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

发表于 2020-8-1 12:42: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经济日报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回顾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武汉封城时,人们曾一度疯狂抢购各种蔬菜粮油,平时被冷落的方便面都多次上了热搜;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停止粮食出口,国内便有人开始盲目屯米屯面。可以说,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当前,经过多方努力,夏粮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产量达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这给国家粮食安全、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而夏粮丰收的背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的农业现代化变革。曾几何时,“三夏”麦收,从造场、割麦、摊场到碾场、扬场、入仓,让人疲惫不堪。如今,一系列农业变革不仅改变着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也稳定和提升了粮食产能与品质,让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是必经之路。碗里装好粮,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更多走进农田,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的农业生产让农民掌握了主动权,打开手机就能设定耕作深度,查看数据就能知道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智慧农业为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改变。《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预测,今年我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
  近段时间以来,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各地着力发展现代种业,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推动绿色转型。比如,在东北农村,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广西从2018年开始以绿色食品为准入标准,打造“广西好嘢”农业品牌目录;安徽今年将建成467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以前拼面积、比产量,现在拼绿色、比质量,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国肆虐,沙漠蝗、东南亚旱灾等因素或将影响全球粮食供应,我国粮食生产也仍存在短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必须谋划长远。要在做好资源保护的同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如耕地回新、划好永久基本农田等,实现“藏粮于地”;加大科技支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藏粮于技”;压实责任和加强考核,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防病虫害发生的能力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自身力量端牢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