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9|回复: 0

适应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需要 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

发表于 2020-8-1 18:42: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0-07-30 09:45:06 来源: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以低技能人员为主,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据人社部统计,技能劳动者数量占我国就业人员总量约19%,高技能人才仅占5%。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在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日本高级技工占比为40%,德国则高达50%。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上升。只有加大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才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助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这主要包括培养同研发、核心零部件设计生产相关的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与品牌培育、专业服务相关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等。

  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主体。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围绕制造业发展重点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对能够培养重大技术攻关专项人才的机构给予相应支持;需要企业对内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对外从全球范围吸引人才;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人才,为创新创造夯实基础理论根底。

  加强高技能业务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企业需要在吸收外来人才的同时,努力做好对现有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潜力发掘,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高校需要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加强国际化管理型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力量。企业可以对外吸纳管理统筹、市场销售、品牌运营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对内制定管理型人才培养规划,建立部门间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管理型人才对各部门业务的统筹协调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员工前往相关国际组织、世界500强跨国企业等访问学习,加深对国际标准、先进管理制度等的理解与掌握。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增设国际先进标准和先进管理相关课程,提升管理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建立完善“学科交叉+校企联合”的多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加强服务型人才培养。服务型人才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培养服务型人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设置以培养服务型人才为目标的相关课程,例如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商务礼仪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