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9|回复: 0

期待“现代学徒制”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发表于 2020-8-2 19:5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堂吉伟德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评工匠、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打破职工身份界限、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在辽宁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议上,不少单位分别介绍了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经验。(见7月27日《工人日报》)

  过去技术型人才学艺多都是“师带徒”方式。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院校培训,达到规模化、系统化的增长效应。这便有了“现代化学徒制”。

  长期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职业化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总量上严重不足。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中高职毕业生无法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而处于“就业难”的境地;另一方面,企业所需的专业型蓝领往往陷于“招工难”的困境。

  此种现象,重要原因之一是职业技术培训的“训与用”存在脱节,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实现有效对接,“以需定供”的培训模式尚未真正建立。

  经济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基础,产品质量精良,靠的是严格的管理和优秀的技术工人。这方面德国可谓成功的典范,其工业能维持强大的竞争力,就在于其建立和实施了依赖于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双轨制”职业教育。

  双轨制职业培训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培训,学生40%的时间用于理论学习,60%用于实操训练,他们既是工厂的徒工,也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这种模式可以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也能避免传统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下的脱节问题,让学生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同时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2014年2月,国务院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作方案,开启了试点。辽宁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实现从大到强的升级,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和保障。目前,该省共有68所学校99个试点专业,稳步推动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程,培养了一大批以“辽宁工匠”为代表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其做法与实践对其他地区而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期待“现代学徒制”能够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